[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5857.9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7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亮;曹万林;杨兆源;王涛;王旭;张翔;张鹏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3/20;E04G5/04;E04G5/16;E04G7/02;E04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刘桂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式 建筑 夹板 型无外架 施工 平台 作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该节点构造主要由三角桁架承重结构、高强螺栓、弯折夹板及垫板组成。本发明涉及的防护平台装配化程度高,组装简便,可在工厂提前预制好,在施工场地将构件固定好整体吊装到附着墙体预定位置,拧紧受力对穿螺栓,插入夹板中即可。本发明所述防护平台上部脚手架采用框架形式,大大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承重结构下部固定采用插入夹板方式,构造简单,操作灵活。该无外架施工防护平台承载能力强,施工方便,造价成本低,安全性高,是适用于当前剪力墙体系民用住宅建筑的一种新的装配式无外架施工防护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工业化为依托,大力发展住宅建筑产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内在需求,并以此对建筑装配率以及绿色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住宅建设过程中的外防护施工平台,是为施工人员提供作业面以及安全防护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施工防护体系逐渐向装配化、可循环、造价低、轻量化以及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绿色施工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施工效率高,可频繁周转的装配式无外架施工防护系统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建筑施工防护体系类型较多,就脚手架式来说,可分为落地式、外挂式及悬挑式三种,其中落地式一般应用于低层建筑,外挂式和悬挑式多应用于多高层建筑,另外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还可以采用自爬升施工体系。
上述传统的建筑施工防护体系在现有的建筑施工条件下存在着许多的弊端:(1)搭建外防护架结构耗用的材料多,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外防护结构材料占用的施工场地较大,给施工进程造成许多不便;(3)装配化程度低,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承载效率较低,对于多高层的建筑,若采用传统外防护架结构,当达到一定的建筑高度由于长细比过高容易产生失稳,存在安全隐患;(5)自爬升施工形式的施工平台仅适用于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对于一些低多层的民用住宅领域使用较少,且采用自爬升施工体系将会使得成本造价过高。
基于此,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该结构克服了传统建筑施工防护体系装配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弊端,特别适用于低多层剪力墙体系的民用住宅建筑,在保证承载力及结构可靠性达到要求的前提下,能显著地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装配效率,为剪力墙民用住宅建筑施工防护平台结构提供技术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以解决传统外防护架施工平台组装复杂,受力不合理,装配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夹板型无外架施工平台及作法,该构造分为受力构造、围护构造以及节点连接构造;受力构造分为主体受力构件和加强构件。
受力构造中的主体受力构件为两个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每个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的底端上设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由弯折夹板(9)和垫板(10)焊接而成,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的底端插入弯折夹板(9)中,弯折夹板(9)上设有固定对穿螺栓(8)的螺纹孔,通过固定对穿螺栓(8)和垫板(10)将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固定到附着墙体(5)上,卡住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两个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布置,围护构造通过节点连接构造安装在三角桁架承重结构(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5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