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搏传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5927.0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邓元;张帅;贺麟翔;张珂;俞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业芳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搏 传感 装置 | ||
1.一种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2)和显示模块(3),所述测量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还与所述显示模块(3)连接,其中,
所述测量模块包括第一压电传感器(11)、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第三压电传感器(13),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分别与被检测者手腕处桡动脉的寸、关、尺三个部位贴合并用于检测寸、关、尺处的电信号,并且所述测量模块将检测到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所述显示模块(3)显示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还包括压电材料依附组件,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组件上,并且
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通过所述压电材料依附组件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组件包括压电材料依附部(14),并且所述压电材料依附部(14)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通道(141),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上设置有导电柱(111),
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置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部(14)上时,所述导电柱(11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通道(1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组件还包括可调节轨道部(15),所述可调节轨道部(15)上设置有第二导电通道(151),并且所述可调节轨道部(15)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电通道(141)内,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置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部(14)上时,所述导电柱(111)位于所述第二导电通道(1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轨道部(15)上设置有3~9个所述第二导电通道(151),以使能够基于被检测者手腕尺寸调节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上的导电柱(111)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通道(151)内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能够分别与被检测者的寸、关、尺三个部位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通道(141)位于所述压电材料依附部(14)的两侧,并且所述导电柱(111)位于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两端与所述第一导电通道(141)相对应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传感器(11)、所述第二压电传感器(12)和所述第三压电传感器(13)包括压电部和衬底部,其中,所述压电部使用的压电材料为PVDF、PVDF-TrFE、ZnO、FET、BaTiO3或TiO2;所述衬底部使用的衬底材料为PDMS、PET或PI柔性薄膜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4),所述电源模块(4)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和所述显示模块(3)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源模块(4)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和所述显示模块(3)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外壳(5),所述保护外壳(5)具有容纳空腔(51),所述测量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所述显示模块(3)和所述电源模块(4)位于所述容纳空腔(5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5)与所述显示模块(3)相接触的一面使用透明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59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HPC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 下一篇:一种手术消毒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