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在自行车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8260.X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2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松;吴尚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凤松 |
主分类号: | B62M6/40 | 分类号: | B62M6/40;B62M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脚踏板 电动 助力 装置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装在自行车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包括装接成一体的外壳、主支架、减震垫、助力单元和通孔单元,其中通孔单元与脚踏板相接固定,用于电动助力装置与自行车的装配;而助力单元基于主支架装配组装且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电机轮、人机交互组件、电机驱动控制器和角度调速器;由减震垫受力平行下压至电机轮的外轮胎与路面接触,且角度调速器感应电动助力装置前端向上倾斜,通过电机轮受驱与路面滚动摩擦、朝自行车行进方向助力。本发明该装置结构一体化紧凑设计且外观简化,与自行车脚踏板装卸操作便利;在保留助力功能的基础上完善了利用脚踏板倾斜角度调速的控制方式,并拓展有防丢失报警功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助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快速地安装到自行车左或者右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属于助力代步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装置,非常具有优势。现有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装置一般都采用分体式设计,如驱动电机单元,电池单元,控制器,调速器通过导线相互连接及安装固定件等,其结构小巧、轻便、适合安装。重量相对于普通电动车更为轻便,可以较轻松携带,甚至可以收纳在背包里,在外出过程中有代步需要时可以安装在自行车上使用。已有不少用户开始使用这种轻便的代步自行车助力装置用于几公里范围的活动,如从家到公交站以及在公交系统中的换乘等,自行车电动助力装置几分钟就可以把自行车变成电动自行车,这样让使用者省时省力。
不过,现有的自行车助力装置仍然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而言,目前的自行车助力装置虽然较为轻便、便于携带安装,但在安装与操控上仍然不能让人满意。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668191.4)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助力装置,日常的安装及携带还是相当繁琐,功能效果也十分局限。如何提供一种一体的、体积小、易于安装且具备多种使用功能的自行车助力装置,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装载自行车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以实现一体化组装、易于安装使用兼具丰富功能的自行车助力。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装在自行车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接成一体的外壳、主支架、减震垫、助力单元和通孔单元,其中减震垫固定接设于外壳顶面,主支架内接于外壳中且主支架中段设有构成通孔单元的贯通腔,所述通孔单元旁侧设有信号接入助力单元的防误操作保护开关;所述助力单元基于主支架装配组装且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电机轮、人机交互组件、电机驱动控制器和角度调速器;电动助力装置基于通孔单元套接自行车脚踏板,并由减震垫受力平行下压至电机轮的外轮胎与路面接触,且角度调速器感应电动助力装置前端向上倾斜,通过电机轮受驱与路面滚动摩擦、朝自行车行进方向助力。
上述电动助力装置,优选地,所述通孔单元包括基于贯通腔两端拼接固定的第一卡圈、第二卡圈,两个卡圈靠近电机轮的侧面开设有U窗并拼接构成容置沟槽,且两个卡圈的内侧顶面和内侧底面均设有防滑胶垫,所述防误操作保护开关的本体为固定于主支架之中的第一磁性开关,所述防误操作保护开关的压板弹片朝向本体的侧壁设有磁块,且压板弹片呈弧状弯曲从容置沟槽凸露于通孔单元中、磁块与第一磁性开关相分离,第一磁性开关面向助力单元发送止转保护信号;压板弹片受自行车脚踏板挤压而在容置沟槽中展直、磁块与第一磁性开关相接触,第一磁性开关暂停发送止转保护信号。
上述电动助力装置,优选地,所述主支架为刚性一体成型件,且主支架分布设有贯通腔、用于电池组件装配连接的第一容腔、用于防误操作保护开关装配连接的第二容腔及用于电机轮装配连接的倒弧曲型容腔和电机支架,其中第一容腔分布设有面向电池组件、角度调速器插接装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容腔和倒弧曲型容腔的顶部设有面向电机驱动控制器插接装配的第二卡槽,倒弧曲型容腔的底部设有面向电机支架插接装配的第三卡槽,且倒弧曲型容腔远离贯通腔的一端设为面向人机交互组件装配连接的载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凤松,未经吴凤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82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控制器
- 下一篇:移动目标实时视频追踪方法、系统、终端、介质及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