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9212.2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葛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翰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30 | 分类号: | G01B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施工 模板 平整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包括承载框,承载框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施工模板的容纳槽,承载框沿容纳槽的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检测机构,移动检测机构通过滑动件与承载框滑动连接,螺纹杆的末端贯穿承载框设置,承载框外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电机。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组红外发射接收器,在红外线从一侧到另一侧,掠过建筑模板表面时,如果红外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被红外接收器正常接收到,则说明建筑模板的表面平整,如果红外接收器接收发射中断,则说明建筑模板表面有鼓包,不平整,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加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在建筑模板回收二次使用前,需要对其平整度进行检测。
申请号为202020030665.8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装置,公开了一种能够自行校准基准平面,且通过不同位置的投射板进行多点高度读取,能够观察到平整度的偏差变化的平整度检测装置。能够自行校准基准平面,避免误测现象。其特征在于调平支架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置于支撑架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上置有底座,套管置于调节支架的另一端下方,螺杆的一端螺接置于套管的一端内。
上述装置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无法满足对多块模板连续、迅速地检测,也无法快速识别出该模板是否平整符合要求,导致整体检测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地从模板中挑出平整度较好的、能够二次使用的模板。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施工模板的容纳槽,所述承载框沿容纳槽的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检测机构,所述移动检测机构通过滑动件与承载框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贯穿承载框设置,所述承载框外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移动检测机构由U型的移动台和设置在移动台两侧的升降杆组成,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移动台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升降杆由套管和滑动在套管内的滑杆组成,所述套管通过卡箍与移动台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台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套管通过连接管与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腔的上端设有多个调压旋钮。
所述滑杆上设有多个刻度标记,所述刻度标记的最小刻度单位为毫米。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调压旋钮由连通管和螺纹连接在连通管内的密封塞组成,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储液腔连通。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滑动件由滑动管和滑动设置在滑动管内的滑动杆组成,所述滑动管贯穿固定连接在移动台上,所述滑动杆通过连接块与承载框的上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滑动杆的两侧均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通过缓冲弹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平整度检测设备中,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升降杆的上端,且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对应设置,使得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能够被红外接收器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翰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翰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