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9483.8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8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潘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锡丹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27/00;B24B47/12;B24B47/16;B24B47/20;B24B55/06;B24B5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板 表面 材料 铜箔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铜箔制备装置,该铜箔制备装置包括底座和压轮,底座上开设有圆弧型结构的凹槽,凹槽内注入有清水,凹槽内开设有一号滑槽,一号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一号滑条,一号滑条的顶部对称插设有若干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抛光盘,一号转轴远离一号抛光盘的一端均贯穿一号滑条并固定安装有一号齿轮,凹槽的一端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内固定安装有若干弹簧,一号滑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板,弹簧远离伸缩槽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推板上。本发明可以对铜箔的表面进行高效的抛光处理,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覆铜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简称为覆铜板。
在制造覆铜板时,会需要用到铜箔,一般用于覆铜板制造用的铜箔都需要经过电镀和抛光等工序,现有的覆铜板制造工艺中,通常使用抛光机对铜箔进行抛光,但现有的抛光机的抛光方式太过单一,抛光效果不佳,且容易使灰尘或水渍残留在铜箔的表面,影响铜箔抛光的质量,给覆铜板的制备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制备方法,可以对铜箔的两面同时进行高效的抛光处理,提高了铜箔的抛光效果,同时可以对铜箔的两面进行往复的擦拭,避免灰尘或水渍粘黏在铜箔的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铜箔制备装置,该铜箔制备装置包括底座和压轮,采用上述铜箔制备装置制备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时具体方法如下:
S1、装置检查:在启用该铜箔制备装置制备覆铜板表面材料铜箔之前,对装置运行进行检查;
S2、固定铜箔:将压合成型后的铜箔固定在上述S1中经过检查的铜箔制备装置中的底座上;
S3、抛光打磨:操作压轮按压在上述S2中固定在底座上的铜箔上,对铜箔进行抛光打磨;
S4、擦拭收卷:对上述S3中经过了抛光打磨的铜箔进行擦拭烘干后绕卷收集;
所述的底座上开设有圆弧型结构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注入有清水,所述凹槽内开设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一号滑条,所述一号滑条的顶部对称插设有若干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抛光盘,所述一号转轴远离所述一号抛光盘的一端均贯穿所述一号滑条并固定安装有一号齿轮,所述凹槽的一端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固定安装有若干弹簧,所述一号滑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弹簧远离所述伸缩槽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板上,所述凹槽内并位于所述一号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一号齿轮均与所述齿条对应设置并相啮合;
所述的底座内并位于所述凹槽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压轮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上,所述压轮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所述压轮的底部开设有二号滑槽,所述二号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二号滑条,所述二号滑条与所述一号滑条对应设置,所述二号滑条的底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转轴,所述二号转轴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二号抛光盘,所述二号转轴的顶部均插入所述二号滑条内固定安装有二号齿轮,所述压轮内并位于所述二号齿轮的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二号齿轮的一侧均贯穿所述二号滑条并与所述齿槽相啮合,所述二号滑条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结构的挤压槽,所述压轮内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挤压槽对应设置并相接触,所述二号滑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所述二号滑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二号滑槽的内壁上,所述二号滑条远离所述拉簧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压轮与所述推板对应设置并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凹槽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均插设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压轮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锡丹,未经潘锡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