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及排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9509.9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车轮飞;刘宇圣;邱少辉;王小飞;蔡崇庆;胡清华;陈玉远;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45 嵌装式 可调 铁轨 顶排风阀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排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及排风系统,包括固定在轨顶风道内壁上排热风口四周的风阀框及由多个固定侧翼板围合而成的排热风通道支撑部,排热风通道支撑部一端与风阀框固定连接,另一端水平朝向悬空并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的调节孔,排热风通道支撑部内可滑动套设有弧形风阀板,弧形风阀板一端与风阀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弧形风阀板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与调节孔连接。该装置简单、安装方便且易于实施;通过在每个轨顶排热风口处安装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可实现轨顶排热系统的均匀排风。减小轨顶风道干管通风阻力,降低运行能耗。解决了纵向长距离、多风口的均匀排风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排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及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轨顶排热系统主要通过在轨行区设置轨顶排热风道,在排热风道正对列车空调冷凝器部位设置多组排热风口以排出每节车厢空调冷凝器的散热,通过调节风口上安装的插板阀或调节阀调节其过风面积,从而控制通过每个风口的风量。为了尽可能对列车各车厢顶部均匀排风,现状常常通过调节排热风口面积来实现各排热风口排风量的一致,从轨顶风道两端向站台中部方向设置总面积逐渐增大的排热风口(单个排热风口面积相同,但每组的风口数量逐渐增加)。通过调整插板阀或调节阀控制过风面积来控制风量近似于突缩节流,导致风口局部阻力较大,风口处气流方向与风道内主气流方向垂直碰撞,导致轨顶排热系统阻力增大,加之纵向距离大多超过140m,难以实现排热风机单端排风,因此,排热风机通常设置为从站台两端对轨顶风道同时进行排热,且每台风机同时负担上下行两个区间轨顶风道一半的长度。此做法无法实现排热风机与单个区间行驶的列车联动运行,考虑到上下行列车并不一定同时进出站,排热风机只能连续运转,增加了运行能耗;另外,插板阀施工调节不便,多风口均匀排风效果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解决了上述轨顶排风不均且阻力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包括固定在轨顶风道内壁上排热风口四周的风阀框及由多个固定侧翼板围合而成的排热风通道支撑部,所述排热风通道支撑部一端与所述风阀框固定连接,另一端水平朝向悬空并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的调节孔,所述排热风通道支撑部内可滑动套设有弧形风阀板,所述弧形风阀板一端与所述风阀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弧形风阀板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与所述调节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阀板的另一端设有风阀板侧耳,所排热风通道支撑部的两侧设有一一对应的调节孔,所述风阀板侧耳与所述调节孔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优选地,所述轨顶风道内壁上固设有拉接板,所述拉接板与所述排热风通道支撑部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阀板与两侧的固定侧翼板间留有不超过5mm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阀板由一块长方形板经半径为600mm的弧形压弯工艺整体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阀板包括直板段及弯曲段,所述直板段与轨顶风道的底面呈45°夹角,所述弧形段与轨顶风道的底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固定侧翼板及所述弧形风阀板均采用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的耐火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的厚度为2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风系统,包括轨顶风道,还包括至少一个45°嵌装式可调地铁轨顶排风阀装置,该排风阀装置安设在所述轨顶风道的排热风口处。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排风阀装置之间采用封装板进行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