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9921.0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沈彦池;方学良;徐勇;叶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冠誉至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6 | 代理人: | 郭晓敏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零部件 制造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冷却装置,包括机床主体,所述机床主体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底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中间开设有滑孔,所述水箱两侧内均开设有与滑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冂形杆,所述冂形杆下端滑动连接于滑孔,所述冂形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条形齿,位于所述条形齿位置的水箱上转动连接有转轴,通过设置水箱与机床主体分离,在换水时,通过手握手把并下压,通过齿轮与条形齿间的配合,带动冂形杆下移,从而使滚轮漏出,方便省力拖动,移动到可以更换冷却液的地点,进行放水加水,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平时滚轮收缩在支腿内,防止水箱位置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零件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用的配件,包括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和行走系配件等。
汽车零部件大多通过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加工,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均是利用刀具与加工件之间相互高速旋转进行切削,切削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内均配有水箱,水箱内装有冷却液,利用水泵抽出并喷在加工部位,起到冷却作用,并通过水箱对喷出的冷却液进行收集,形成循环利用,节省资源,但是冷却液会慢慢蒸发,需要定期更换,而且长时间使用后冷却液会变质,影响防锈、润滑等效果,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冷却液很容易变质甚至发臭,影响使用,污染工作环境,但是现有的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水箱很多是固定设置在机床上,更换冷却液时通常是打开水泵,用桶等容器将喷出的冷却液进行收集,往往要装很多桶,更换不方便,而且水泵不能完全将水箱内冷却液抽出,清理不彻底,不同品牌的冷却液混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冷却液质量,也有分体式水箱,更换时需要将水管与机床断开,为了防止漏水,现有水管与机床大多采用不锈钢扎带连接,拆卸不方便,而且紧固时水管容易形成褶皱,造成漏水。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冷却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换水麻烦、换水不彻底、水管安装麻烦,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冷却装置,包括机床主体,所述机床主体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底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中间开设有滑孔,所述水箱两侧内均开设有与滑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冂形杆,所述冂形杆下端滑动连接于滑孔,所述冂形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条形齿,位于所述条形齿位置的水箱上转动连接有转轴,位于所述空腔内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条形齿相匹配的齿轮,位于所述水箱两侧的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杆,两个所述侧杆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水箱上端内设置有固定板和滤水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和机床主体之间设有连接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套环,所述水管设置在套环内,所述套环两侧内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套环远离水管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和弧形槽,所述滑槽和弧形槽连通设置,所述水管内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条形槽相匹配的条形块,所述套环左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机床主体,所述固定环两侧内也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固定环外侧转动连接有外套,所述外套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圆柱,所述外套外侧固定连接有扳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衬套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设于衬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扳杆远离外套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为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衬套外侧和套环内孔均设置有斜形部分,所述衬套最小外径小于水管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