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0291.9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陈诗;黄启彬;秦刚;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20;F24H15/305;F24H15/219;F24H15/37;F24H15/238;F24H15/215;F24H15/246;F24H15/242;F24H15/421;F24H9/00;F24H9/1818;F28D9/00;F28F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林嵩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换热器、流量比例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当开启热水器进行加热时,控制器用于控制热水器在预设功率下运行,用于在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出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流量比例阀的阀门开度以控制水流经过旁通支路,并控制热水器在目标功率下运行,直至全部水流均经过旁通支路;当停止用水设定时间段内后再次开启用水时,换热器用于对流入的水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有效地缩短了初次出热水时间,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用户短暂停水后再次开始用水时,通过换热器对用户用水进行及时换热,提高了换热速度且保证了换热后的温度均匀,进一步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温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在热水器的使用过程中短暂停水(如洗头、用沐浴露),再出水时会有较大的温度变化,先需要消耗掉外管路内部分温度较低的水,而后消耗热水器内温度较高的水。燃气压力、水流量波动等情况,也会造成水温波动,而水温恢复到设定值需要较长的时间,水温的波动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目前有技术在出水管路上增加一混水装置,该装置由进水管、出水管和空腔容器组成,热水流出机器前会在该容器内混合。但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a.首次出水时,热水都要先与混水装置内冷水混合,降低了温度增长速率,增加了客户等待出热水时间;b.混水容器内的换热速度较慢且温度不易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热水器存在出热水时间较长、出水温度不均匀等缺陷,提供一种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换热器、流量比例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流量比例阀设置在所述热水器的进水主管路上,所述流量比例阀的出水端设有与出水主管路连通的旁通支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旁通支路上;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水器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流量比例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当开启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时,所述流量比例阀控制水流全部经过所述进水主管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热水器在预设功率下运行;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出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流量比例阀的阀门开度以控制水流经过所述旁通支路,并控制所述热水器在目标功率下运行,直至全部水流均经过所述旁通支路;其中,所述目标功率大于所述预设功率;
当停止用水设定时间段内后再次开启用水时,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流入的水进行热交换。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出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流量比例阀的阀门开度以逐渐增大所述旁通支路中的水流量占比,直至全部水流均经过所述旁通支路;
其中,在所述流量比例阀的出水全部经过所述旁通支路时,所述目标功率等于所述预设功率。
较佳地,所述换热器包括主体结构、贯穿设于所述主体结构中且相互独立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置在所述热水器的所述出水主管路上,所述第二管路用于存储缓冲液以与流经所述第一管路的水进行热交换。
较佳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水端,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进水流量;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水器的进水主管路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进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02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