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DM打印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1662.5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芳;桑宏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12;A61L27/56;A61L27/58;B33Y70/1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dm 打印 生物 活性 腰椎 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DM打印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不同配方n‑HA/PLLA线材,进而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力学优化的解剖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实现该融合n‑HA/PLLA融合器具有力学性能最优化的多孔结构,孔径200‑500um,孔隙率达50‑70%,弹性摩量500‑700MPa,压缩强度可达35‑50MPa,完全符合腰椎融合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腰椎椎间融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FDM打印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的椎间融合技术包括后侧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直接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DLIF)和侧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OLIF手术是2012年由法国Silvestre首先报道的一种微创技术。该手术经左下腹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肌间隙进入腹膜外间隙,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之间安放工作通道,进行椎间盘切除融合器植入手术。该技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康复时间。
临床上使用的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均为钛板结合PEEK材料的椎间融合器,二者的弹性模量不同。而且由于PEEK材料属于生物惰性材料,骨组织无法长入其内部以达到良好的融合,致使骨-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不足,而且为达到足够的支撑强度,PEEK材料多需要有一定的厚度,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植骨融合的空间,容易导致融合失败。目前市面上各种3D打印多孔钛合金材料,孔径通常较大,直径约300-1500μm,对于细胞平均10-20μm的直径来说,显然过于空旷,细胞只能在其孔壁二维空间上攀附生长,不能实现在整个孔洞内三维层次的生长。
左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LLA)复合材料支架,其弹性模量为600-700MPa,接近人体松质骨,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体内可控降解和骨传导性能。通过材料组份比例优化和3D打印空间三维多孔设计,该支架可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孔隙率,是制备融合器的理想选择。
因此,设计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支撑强度以维持椎间隙高度及椎体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弹性摩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椎间融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FDM打印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FDM打印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高速混合机将重量比为1:5~1:2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左旋聚乳酸混合均匀,然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聚乳酸/纳米羟基乙酸的混合物,从圆形模具出来后立即被水冷并卷绕在卷轴上,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线材;
步骤二,通过3D软件设计力学性能最优化的多孔结构融合器,并通过力学有限元软件进行验证;
步骤三,使用步骤一所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线材,在利用计算控制下采用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打印,通过对3D打印的参数进行精准调控,得到孔径在200-500um,弹性摩量500-700Mpa,压缩强度30-55MPa的多孔融合器。
进一步地,通过3D软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保证融合器具有解剖型多孔优化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温度170-200℃。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融合器的孔径在200-500um,弹性摩量500-700Mpa,压缩强度35-55MPa。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生物活性腰椎融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1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