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信号防衰减手机保护套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1952.X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三羊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B29C45/16;B29K69/00;B29K7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衰减 手机 护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信号防衰减手机保护套及其制造方法,手机保护套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材料层和位于底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相粘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由相互隔离的上框体和下框体组成,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筋条连接,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填充固定有第三材料层。其有益效果是可以降低手机保护套对手机5G信号的衰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保护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专用于5G手机的手机保护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有最开始的只有通话功能的手机,逐渐替换为多功能手机,包括商务,摄影,学习,音乐和电视等功能。同时,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操控也从原先的按键输入,替换为触屏操作,触屏手机为了实现触屏的功能,其设计为易感应手指滑动和点触压力的屏幕,这也决定了其屏幕易压、易碎的特点。因此,手机保护套的出现实现了保护手机屏幕避免磕碰和压碎的功能,同时,手机保护套也具有装饰手机的功能。因此,手机保护套大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现有的手机套为获得更高的防摔性能和丰富的外观,通常采用套啤模具进行加工,通过两种不同材料如聚碳酸酯材料(PC材料)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TPU材料)的组合来满足产品要求,一方面PC材料材质较硬,作为底壳部使用具有防摔耐磨的优点,另一方面TPU材料材质较软,能起到缓冲外界撞击力保护手机的作用。
D3O材料是由一种由“智能分子”组成(粘胶液和一种聚合物化合而成)的抗冲击单一材料,可在不同的重力冲击下呈现出来两种机械似的状态(坚硬与柔软)。在常态下保持松弛的状态,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撞击或挤压的时候,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从而消化外力,形成一层防护层,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松弛软弹状态。它可以在纳米秒时内在不同的冲击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D3O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在运动服装护具,如滑雪服、摩托车服、自行车骑行服、水上运动服等,以及警用、军用防护装备等,很少应用到手机及手机保护套上。
目前随着5G手机的普及,申请人发现PC材料和TPU材料对于5G信号会产生明显的衰减作用,影响手机信号传输效率,该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5G信号防衰减手机保护套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5G信号防衰减手机保护套,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材料层和位于底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相粘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由相互隔离的上框体和下框体组成,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筋条连接,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填充固定有第三材料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材料层为聚碳酸酯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层为D3O材料。
具体地,所述第二材料层向上延伸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两两设置为一组,所述第二筋条嵌入所述两两一组的第一筋条之间并相互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筋条为梯柱体,所述第二筋条的顶部与所述上框体的底部接触粘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底面喷涂有UV涂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材料层与所述第一材料层接触的端面设置有一凹槽面,所述凹槽面为向下内凹延伸的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材料层为方形框体结构,所述第三材料层的侧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圆弧部。
优选地,所述圆弧部的高度为0.4-0.6毫米。
本发明一种5G信号防衰减手机保护套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第一注塑模具加工获得第二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三羊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三羊塑胶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19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