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2251.8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0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森;孙志周;田克超;裴淼;贾同辉;刘强;赵学强;李北斗;孙凯;魏德凯;刘加科;杨国庆;陈姣;袁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6T19/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孙村片区飞跃大道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在线 智能 巡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及方法,获取主辅设备监控系统的联动信号,能够做到融合多维信息;同时,利用不同执行系统并发执行相应子任务,保证了巡检效率;基于各个执行系统所采集数据,融合了多维度检测数据,并进行全自动智能识别、分析,形成联动复核;本发明能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全覆盖在线巡视,异常故障的自动复核处置,运维人员远程运维管理,解决了机器人巡检存在巡视盲区、单一视频覆盖范围小、故障应急处置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变电站设备巡检的全面性、准确性、智能性,提升了变电站内系统联动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智能巡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很多变电站已经逐渐用智能机器人和视频采集设备来代替人工巡检工作,为变电站智能巡检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也提高了巡检的效果与质量。
但是根据发明人了解,上述巡检方式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巡检机器人的检测手段仅仅是通过传感器进行设备参数检测,并没有其他维度检测参考的分析;
(2)仅仅获取机器人和视频信息,采集信息源较为单一,无法和其他重要信息(例如主辅设备监控系统的联动信号)进行关联,对于数据协同处理具有很大的缺陷,同时缺少对于采集信息的告警复核,准确性较差;
(3)单纯依靠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视时普遍存在巡视盲区,无法实现巡视的全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全覆盖在线巡视,异常故障的自动复核处置,运维人员远程运维管理,解决了机器人巡检存在巡视盲区、单一视频覆盖范围小、故障应急处置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变电站设备巡检的全面性、准确性、智能性,提升了变电站内系统联动能力。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主辅设备联动信号,根据联动信号获取相关联的设备点位列表,根据设备点位和预先配置的联动策略构建巡检任务,或接收巡检任务;
将获取的巡检任务拆分为多个子任务,分别由不同的巡检执行系统并发执行相应子任务;
将各巡检执行系统并发执行相应子任务所采集数据,构成多维度巡检数据;
利用云边协同方法,确定所采集数据采用的智能分析算法,利用所述智能分析算法进行设备状态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
在本发明中,接收巡检任务,是指能够接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形成的巡检任务方案。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获取主辅设备监控系统的联动信号,能够做到融合多维信息;同时,利用不同执行系统并发执行相应子任务,保证了巡检效率;基于各个执行系统所采集数据,融合了多维度检测数据,并进行全自动智能识别、分析,形成联动复核。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获取主辅设备联动信号,根据联动信号获取相关联的设备点位列表的具体过程包括:
根据主辅设备监控系统联动信号的主设备编码找到关联的设备点位列表;
根据设备点位列表从联动策略配置中获取关联的联动策略列表;
判断联动策略列表是否为空,如果联动策略列表不为空,根据设备点位列表和联动策略列表构建变电站设备联合巡检任务;如果联动策略列表为空,联动结束。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巡检执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巡视系统、机器人巡检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传感参数采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高效废水处理工艺
- 下一篇:包裹式导热接地弹性件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