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2324.3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钦;周天宇;张婧帆;牛风宾;李玖重;高晓红;郜建松;高跃成;段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区,以及与所述第一换热区底部相通的第一换热球聚集区;
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换热区,以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区顶部相通的第二换热球聚集区;
所述第一换热球聚集区的换热球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底部相通,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的换热球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的顶部相通;
所述第一换热区为中空结构,具有高温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区为中空结构,其底部具有用于通入换热气体的气体入口;
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换热球分流的第一分流件;
所述第一分流件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内,所述第一分流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中换热球出口处的内侧壁共同形成供换热球下落的下落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件为圆柱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下落通道出口处的换热球再次分流的第二分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件为底面向下的锥形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球为金属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球为空心金属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球的直径为0.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入口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球聚集区的换热球出口处设有阀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还设有气体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中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换热区的换热球导向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下方的挡板。
13.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装置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装置的第一换热球聚集区和第二换热球聚集区中填充换热球,以使回收过程中,所述第一换热球聚集区的换热球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球聚集区的换热球出口均持续处于填充有换热球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装置的第二换热区中通入换热气体,换热气体的通入速度为6~20m/s。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气体为常温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3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及其降噪方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养护打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