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2379.4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叶舟;董菲菲;李金页;曾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一环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活性炭 生产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物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磷酸法生产活性炭主要产生冲炭废水和喷淋废水,冲炭废水通过混凝沉淀1,部分出水回用于喷淋生产线,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剩余出水进入后续生化工艺段;喷淋废水通过氧化反应、混凝沉淀2、UASB工艺,出水进入后续生化工艺;两个废水通过预处理后混合进行后续改良A/O生物膜法、MBR工艺以及AOP工艺,最后出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本发明具有极大提高废水出水水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磷酸法生产1吨活性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酸、有机物等,排入到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该法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冲炭废水和喷淋废水,两股废水混合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初沉、过滤、絮凝等物化方法,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不能达到《活性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着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本发明具有能够极大提高废水出水水质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物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具体步骤为:
步骤1)冲炭废水经过“格栅井+清洗调节池+混凝沉淀池1+分配池”进行预处理。混凝沉淀1预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TP,处理后冲炭废水,部分回用至喷淋生产线(回用量取决于喷淋生产线的用水量),节约水资源,且提高水的利用率。
步骤2)喷淋生产线经过循环后,废水中TP、COD的浓度增大,针对喷淋废水采用氧化反应、混凝沉淀2工艺降低TP,同时使用UASB工艺降解废水COD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系统做准备。
步骤3)冲炭废水和喷淋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进入生化处理系统改良型A/O生物膜工艺。该工艺池体内投加填料不但可以加强反应器内所需的微生物菌种数量,而且可以利用填料对其进行分相培养,形成所需的优势菌种。
步骤4)两股废水经过生化处理系统后,进入深度处理系统, MBR和AOP高级氧化工艺。MBR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微生物浓度,同时,对胶体、大分子有一定截留作用,从而不仅对易降解的有机物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对难降解的有机物也能保持一定的去除率。AOP技术不仅对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也可降低废水中色度、氨氮,同时,对废水也可进行消毒,并且臭氧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分解消失,不产生二次污染。
步骤5)整个系统产生的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需要单独储存,分批处理。
前述的混凝沉淀池表面负荷按0.65~1.0 m3/m2·h,混凝沉淀1投药剂为碱(10~20%NaOH)、CaCl2(800~1000ppm)、PAC(300~500ppm)和PAM(10~20ppm)。
前述的混凝沉淀2表面负荷按0.65~1.0 m3/m2·h,混凝沉淀2中投加药剂为H2O2(按质量浓度H2O2:COD=1:1)、碱(10~20%NaOH)、PAC(200~300ppm)、PAM(5~10ppm)。
前述的氧化反应池中进行调酸至pH为3~4,并增加铁碳填料,通过微电解原理,使得溶液中生成Fe2+。
前述的UASB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分解去除部分有机物外,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UASB设计使用容积负荷为5~8kgCOD/(m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一环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上一环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