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2584.0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任海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高栏联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7/54;C07C69/78;C07C69/82;C07C69/80;C07C51/48;C07C63/06;C07C63/26;C07C63/16;C07C63/307;C07C51/41;C07C53/10;B01J3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1915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a 氧化 残渣 回收 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可利用其中的酸以及失活的难以溶解的钴锰催化剂,将其通过萃取、酯化、溶解、分馏等操作分离出可回收利用的钴锰催化剂,以及增塑剂苯甲酸酯类、偏苯三甲酸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偏苯二甲酸酯类等。不仅解决了PTA氧化残渣处理带来的环保问题,也节约了传统处理残渣高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TA氧化残渣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通过对PTA氧化残渣进行回收处理得到多种增塑剂以及高纯度钴、锰催化剂。
背景技术
精制对苯二甲酸(PTA)是纺织工业和塑料工业重要的有机合成单体,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少量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PTA需求的快速增长源于下游聚酯工业的推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PTA工业的发展滞后于聚酯工业的发展,导致PTA进口量逐年增长,市场紧俏。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地的大型PTA项目纷纷上马,也带来了严重的“三废”污染,尤其以PTA废渣的问题较为突出。按照每生产1kg PTA将产生2g废渣折算,废渣总量是非常大的。由于PTA废渣的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各组分的含量也是变化的,这给PTA废渣的综合回收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度,欧美发达国家处理PTA废渣的通用方法是焚烧法,然后再从其中回收贵金属。焚烧法虽然是一种彻底处理PTA废渣的处置方法,但废渣中大量宝贵的有机羧酸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PTA废渣的性质由其生产工艺决定。大多数国内PTA生产工艺是:对二甲苯→氧化→结晶→过滤干燥→加氯→结晶→离心干燥→产品。根据生产过程,将PTA废渣分成三大类:即氧化单元产生的氧化残渣,精制单元产生的母固残渣,这两种废渣主要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另外一类,就是为了清除各种设备和管道中的结垢料,常需要用碱液进行洗涤,所排放的大量含有苯二甲酸钠盐的废料,这些废料全部排放入废水池中,加上现场和其他系统跑、冒、滴、漏带出的其他废料,最后都进入了废水池中,这部分废渣也被称为水池废料。在有些厂家,三种废渣往往最终混合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技术产生的PTA废渣成分相差很大。
现有的PTA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焚烧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一种合理利用PTA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可得到多种增塑剂以及高纯度醋酸钴、醋酸锰催化剂,不仅解决了PTA滤渣环保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又可节约资源并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萃取:将PTA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残渣用醇溶剂溶解后投入反应釜中,于105~150℃条件下搅拌1~3h进行溶解萃取;
此过程中也发生小规模的酯化的反应;对于醇溶剂的选择需要选择碳链为4~9个C的醇,由于碳链太短作为原料的时候产品质量会变差,优选为辛醇或戊醇,醇溶剂在萃取过程中主要用作溶剂,用量越多溶解越好,为了控制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平衡,本发明中PTA氧化残渣和醇溶剂的用量比例优选为质量比为1:1~1.5的比例;
S2、过滤:将萃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至酯化釜,滤渣用110~150℃0.1~5.0MPa的压缩气体吹干后中转至洗涤釜;过滤采用300~1000目的滤板式过滤机或10~100μm的滤芯式过滤机过滤;负压蒸馏可以使加热温度限制降低,防止釜底残余物大量焦结;
S3、酯化:将酯化釜的滤液升温至190~240℃开启搅拌(高温下蒸发水,水用分水器除掉,高温蒸发的醇回流到反应釜中继续参与酯化),将滤液中的有机酸、单酯(即酯化不完全的酯)与醇(萃取步骤中加入的醇)完全酯化得到混合酯;酯化目的是消除掉有机酸(减少后续中和过程中碱水的用量)、获得混合增塑剂;此过程中,醇不能过多,醇蒸发时能耗损失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高栏联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高栏联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