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3628.1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乐;章鹏;高慧芳;盛陈;吴添德;唐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莫英妍;徐冬涛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辐射 电容 触摸 加固 显示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包括金属结构组件、电容触摸显示模组、隔离模块和后端电路板,电容触摸显示模组包括电容触摸屏和液晶屏组件,电容触摸屏包括触摸屏屏体、金属网格膜、导电铜箔、柔性电路板和触摸屏控制板,金属网格膜和柔性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材料与金属结构组件导电搭接,电容触摸屏与金属结构组件之间的缝隙或金属结构组件内部的缝隙均使用导电材料进行导电密封,触摸屏控制板和后端电路板之间设计有隔离模块。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电容触摸屏本身的电磁辐射,同时隔离后端电路传导到电容触摸屏的辐射能量,从而降低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的电磁辐射能量,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尤其是一种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容触摸屏具有多点触摸的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近几年也逐步应用在工控、医疗等领域的高端加固显示器上。基于电容触摸屏的工作原理,高端电容触摸屏加固显示器的电磁辐射能量较高,成为应用在工控、医疗等领域的一大难题。高端加固显示器对电磁兼容有较高要求,而其主要电磁辐射能量主要来源为电容触摸屏自身的辐射和后端电路的辐射两个部分。而基于电容触摸屏感应人体电流的工作原理,无法在触摸屏表面直接贴电磁屏蔽材料,因此在其工作频段存在较强的电场辐射发射能量,且后端电路的辐射能量也会传导到电容触摸屏向外发射,导致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具有较强的电磁辐射能量,存在干扰其他设备的风险,这一问题在中大尺寸的触摸屏上尤为突出。
目前,已公布的专利和文章中,都是仅采取贴电磁屏蔽材料这一种方式防电磁辐射,可降低电容触摸屏的一部分辐射能量。但对FPC以及与结构的缝隙都没有进行处理,存在电磁泄露途径,也没有电气隔离措施,无法隔绝后端电路的影响,因此电磁辐射能量的降低幅度有限,无法达到高端加固显示器的要求。
因此,降低电容触摸的电磁辐射能量是其应用于工控、医疗等领域的高端加固显示器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通过在电容触摸屏背面和柔性电路板贴电磁屏蔽材料,以及在缝隙使用导电密封条,有效降低了电容触摸屏本身的电磁辐射,同时隔离后端电路传导到电容触摸屏的辐射能量,从而降低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的电磁辐射能量,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包括金属结构组件、电容触摸显示模组、隔离模块和后端电路板,金属结构组件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与中壳体之间、中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连接缝隙采用导电密封条密封,前壳体的中央设有开口并用于露出电容触摸显示模组,电容触摸显示模组安装在前壳体与中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隔离模块与后端电路板均安装在后壳体内;电容触摸显示模组包括电容触摸屏和液晶屏组件,电容触摸屏与液晶屏组件之间全贴合,且电容触摸屏位于正面、液晶屏组件位于背面,电容触摸屏表面包裹有导电布并延伸至液晶屏组件的背面,且电容触摸屏的正面贴有导电泡棉;电容触摸屏包括触摸屏屏体,触摸屏屏体的背面贴有电磁屏蔽材料层,其四边采用导电铜箔U型包裹,且导电铜箔边沿距电容触摸屏的可触摸区至少2mm,电磁屏蔽材料层通过导电铜箔和导电泡棉与前壳体导电搭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触摸屏屏体背面的电磁屏蔽材料层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触摸屏控制板电连接,触摸屏控制板安装在后壳体内,且触摸屏控制板与后端电路板之间设置有电气隔离的隔离模块,隔离模块用于阻断后端电路板的电磁辐射能量通过电容触摸屏向外辐射;柔性电路板双面均贴有柔性的电磁屏蔽材料层,所述柔性的电磁屏蔽层材料层为柔性导电材料且与触摸屏屏体背面的电磁屏蔽材料层之间导电搭接且无缝隙。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所述电容触摸屏通过液态光学胶与液晶屏组件全贴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低电磁辐射的电容触摸加固显示器,所述触摸屏屏体背面的电磁屏蔽材料层为随机网格的金属网格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3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母头耳机线及耳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制造所需金属管用堆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