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3643.6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玮;陈自强;高申;王卓;丁楠;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玮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肺部 吸入 吸气 训练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包括罐体、吸气筒、阻力调节器、流量传感器、信号转换器以及数据分析部。吸气筒能够围绕罐体的轴线转动;随着吸气筒转动,阻力调节器上的扇形调节孔与不同的通气孔重合,从而调整气流受到的阻力,流量传感器测定实际流量,经信号转换器转换后传至数据分析部,数据分析部根据流量数据计算出吸气加速度、吸气峰流速和吸气容积,通过数据分析部的显示器显示出来。本发明的肺部给药的吸气训练仪使吸气加速度、吸气峰流速和吸气容积等数据结果可视化,帮助患者训练吸气方式,提高药物的肺部沉积率和递送剂量的均一性,使患者在吸入药物治疗中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
背景技术
肺部吸入给药方法是利用特殊的吸入装置将药物分散为气溶胶,供患者吸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临床给药效果受患者使用吸入装置情况的影响,根据吸入装置类型不同可将吸入药物分为雾化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粉雾剂(DPI)、软雾剂(SMI)等。每一种吸入装置将药物分散为气溶胶的原理不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吸气方式配合吸入气溶胶。雾化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和软雾剂(SMI)属于主动喷发气溶胶的吸入装置,患者吸入过程中需要配合气溶胶的流速,保持缓慢而深长的吸气,有利于减少药物气溶胶在口咽部冲撞,随气流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从而提高肺部沉积率。粉雾剂是通过患者主动吸气激发分散微粉化药物而产生药物气溶胶,快速而用力地吸气有利于提高药物的输出率和增加细颗粒比例,从而提高肺部沉积率。
目前国内外关于肺部给药时患者的吸气仅凭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口头指导,且医生在指导过程中由于无法直观得到吸气峰流速、吸气加速度以及吸气容积等参考数据,只能凭经验和抽象描述对患者进行指导。因此,患者在使用吸入药物时,对吸气方式缺乏直观认识,个体感受差异度大,吸气变异度大,异质性高,这些情况导致肺部递送的药物剂量不足或均一性差,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罐体、吸气筒、阻力模拟器、流量传感器、信号转换器以及数据分析部,其中,罐体呈柱状,内部中空两端开口,侧壁开设有信号输出口,罐体的上端与吸气筒连接,下端开设有进气口,吸气筒为锥台体,用于供使用者吸气,底部与罐体的上端连接,且能够围绕罐体的轴线旋转,阻力模拟器包括相互接触、同轴固定且能相对旋转的气孔板和阻力调节板,气孔板呈圆形,沿罐体的径向设置,边缘与罐体的内壁固定在一起,气孔板具有六个大小不同的通气孔,阻力调节板呈圆形,沿吸气筒的径向设置,边缘与吸气筒的内壁固定在一起,阻力调节板具有一个扇形调节孔,阻力调节板能够随吸气筒旋转从而遮盖不同的通气孔,调整使用者吸气时产生的气流受到的阻力,进气口、通气孔、扇形调节孔以及吸气筒形成气流通路,流量传感器包括筒状体和信号采集件,筒状体设置在罐体内,内部中空两端开口,顶部与气孔板连接,底部与罐体底端连接,且筒状体的底部直径与进气口直径相等,信号采集件用于采集压力信号,设置在筒状体侧壁上,具有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穿过信号输出口与信号转换器通讯连接,信号转换器接受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流量信号,数据分析部与信号转换器通讯连接,用于对接受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吸气加速度、吸气峰流速和吸气容积。
在本发明提供的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气口呈圆形,进气口被六个分隔条分为12等份,六个分隔条沿进气口的径向延伸至与罐体的内壁接触且在进气口的圆心处交叉。
在本发明提供的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吸嘴,其中,吸嘴与吸气筒可拆卸连接,用于供使用者吸气。
在本发明提供的肺部吸入给药的吸气训练仪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吸气筒的顶部与吸嘴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玮,未经张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3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危废协同处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