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4148.7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辉;崔智高;汪波;苏延召;李亚奇;姜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娄淑贤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故障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连接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封闭件,所述封闭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封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卡合连接,安装时工作人员将所述抱环放置在线缆的上方,所述底座放置在线缆的下方,将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通孔后,拧紧所述螺帽,然后转动所述封闭件,将所述封闭件罩设在所述连接件的外部,将所述封闭件卡合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卡槽内,从而减少外界环境对所述连接件的影响,延缓连接部位的侵蚀,从而延长所述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故障系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电能的正常输送,因此对配电线路进行故障监测,故障定位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都需要安装在配电架空线路上,但现有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连接处通常都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容易受到侵蚀,从而降低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连接处通常都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容易受到侵蚀,从而降低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包括底座、两个连接件、抱环、两个封闭件、漏电检测传感器、主控器、蓄电池和警示灯,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定位区,所述漏电检测传感器、所述主控器、所述蓄电池均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区内,所述警示灯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部,所述漏电检测传感器、所述主控器和所述警示灯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漏电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警示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螺纹柱、限位板和螺帽,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抱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通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螺纹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螺纹柱的下方,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螺纹柱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连接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封闭件,所述封闭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封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卡合连接,并位于所述卡槽内。
其中,每个所述封闭件均包括转动板、第一转动框、竖板、横板和抵持板,所述第一转动框和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和所述转动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框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竖板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转动框的一端,所述竖板与所述转动板相互垂直,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竖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端,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相互垂直,所述抵持板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所述抵持板与所述横板相互垂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抵持。
其中,每个所述封闭件还包括两个卡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动槽,每个所述第二转动槽内均设置有连接轴,每个卡板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卡板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卡槽内,每个所述卡板上还设置有拉动件。
其中,每个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配重层,所述配重层位于所述定位区的下方,所述配重层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
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定位区的上方,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漏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贯穿所述贯穿孔。
其中,所述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且罩设在所述警示灯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