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过滤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5595.4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治;刘君基;胡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润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9/02;B01D6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郭楠 |
地址: | 2256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滤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过滤膜,该陶瓷过滤膜为圆盘状,且该陶瓷过滤膜用于切向流过滤方式;该陶瓷过滤膜的表面为过滤层,过滤层包括支撑层、过渡层和分离层;分离层位于过滤膜的表面,过渡层位于支撑层和分离层之间;陶瓷过滤膜具有三维空间互通的孔道结构,该孔道结构包括纵向通道;纵向通道为直线形或螺旋形;陶瓷过滤膜中心处为汇流口。该环状通道至少为两层;支撑层作为膜的载体,由大颗粒烧结而成。本发明陶瓷过滤膜分离精度高、耐高温性能好,既可用于传统的过滤方式,又适用于错流过滤方式,且在膜面不易形成污染,有效减轻了膜领域浓差极化的现象,保持系统的长期稳定的高处理通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膜,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过滤膜。
背景技术
陶瓷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浓缩和纯化等诸多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食品工业、饮料、酒类工业、茶叶深加工、植物提取、药物深加工、芦荟汁、果汁、蔬菜汁、乳制品工业、中药、保健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水处理工业、环境工程等领域均可以广泛使用。
但是目前采用的传统过滤方式中的过滤孔易堵塞过滤孔且效率低,且透明度低、除菌不彻底、无法连续生产、劳动强度大、产品品质低。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过滤膜以用于料液的浓缩、脱盐、分离、提纯、澄清、除菌工艺,以及用于固液分离、澄清过滤、除菌除杂、破乳除油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过滤膜,该过滤膜不易堵塞过滤孔且不易吸附在膜片上。
技术方案:本发明陶瓷过滤膜为圆盘状;该陶瓷过滤膜的表面为过滤层,该过滤层包括支撑层、过渡层和分离层;
分离层位于过滤膜的表面,过渡层位于支撑层和分离层之间;
陶瓷过滤膜具有三维空间互通的孔道结构,该孔道结构包括纵向通道;陶瓷过滤膜中心处为汇流口;该陶瓷过滤膜的过滤方式为切向流过滤。
该纵向通道为直线形,该孔道结构还包括环状通道,既可用于传统的过滤方式,又适合新型的错流过滤方式,且在膜面不易形成污染。
该环状通道至少为两条,且该过滤膜的过滤面积为等效体积内最大过滤面积。
该纵向通道为螺旋状以加强过滤效果。
支撑层作为膜的载体,由大颗粒烧结而成,为数毫米厚,作为膜的载体,用于保护膜的机械强度。
分离层位于过滤膜的表面,厚度较薄,为微米级,孔径较小,分布较窄,进而起到过滤分离作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陶瓷过滤膜分离精度高,采用多种过滤级别,长期运行截留性能无变化。且过滤孔径范围在0.05μm-8μm,可根据料液的粘度、悬浮物含量的不同选择相应过滤孔径的过滤膜,以达到澄清、除杂、分离目的。
(2)空隙率高,孔径分布均匀,过滤孔不易堵塞,过滤精度高,通量大,可维持高通量下的长期稳定运行,且制得的产品品质优良。
(3)抗污染能力强,分离过程中无二次溶出物产生,产品品质有保障。膜盘易清洗,可恢复性好。盘式陶瓷膜是在高温下经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因此,陶瓷膜孔不会因为长期处在高温状态下或者是酸、碱体系下而发生膜本体或者膜孔的溶涨。
(4)本发明陶瓷过滤膜耐高温性能好,可处理高温液体,并用蒸汽反冲再生和高温原位消毒灭菌;机械强度大,PH适用范围广,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及抗氧化性能好。
(5)本发明陶瓷过滤膜既可用于传统的过滤方式,又适合新型的错流过滤方式,在膜面不易形成污染,可有效减轻膜领域浓差极化这一普遍存在现象,保持系统长期稳定的高处理通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润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润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5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频率可调的实验动物声光学刺激系统
- 下一篇:精子存活率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