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5703.8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坤友;窦林名;巩思园;曹晋荣;白金正;阚吉亮;卢安良;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张旭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近 采区 工作面 间采动 影响 程度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利用井下已有的矿井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回采过程中的多个矿震信号,并采用已知方法计算各个矿震震源的位置及能量,进而确定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然后对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进行等分,得出多个倾向分区,统计各个倾向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及矿震总频次;并绘制出倾向分区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接着对两条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归一化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上分别标记出煤柱区域,并在煤柱区域内分别确定矿震总能量相对值和总频次相对值,最后根据标准对两个数值进行判断,得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无需额外增加监测设备,保证评价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矿井大多转入深部开采,导致采场应力环境不断恶化,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矿井安全生产及人员生命安全。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发生是采场围岩静载和顶板破断等动载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作面回采后,受支承压力作用,在周围煤岩体形成一定范围的应力集中区,若相邻两个工作面的距离较近,则会使应力集中区相互叠加,使工作面间煤岩体静载应力进一步升高,进而在两侧采动动载作用下,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多数矿井尤其是新建矿井为保证矿井煤炭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接续紧张、不同采(盘)区间多工作面同时回采的情况,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临近采(盘)区间或工作面之间普遍留设较大尺寸煤柱以降低相互采动影响。因此,临近采(盘)区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确定对于采(盘)区及工作面采掘布局优化、工作面回采参数(回采高度、回采速度等)设计及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等至关重要。目前,临近采(盘)区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数值计算、现场巷道矿压及应力监测等。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方法往往对现场条件进行了大量简化处理,难以真实反应煤层真实赋存环境,建立的计算模型所需相关参数难以确定,且这两种方法通常未考虑动载;现场矿压观测及应力监测等方法监测的对象只是回采巷道及其临近有限空间,不能实现对大尺寸煤柱深部煤岩体的有效监测,且受装备自身及安装环境影响较大,难以达到精确的监测效果。
目前,较多矿井尤其具有冲击地压等灾害危险矿井均安装了微震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矿井微震事件的有效监测,微震监测技术已是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还没有利用微震监测系统进行临近采(盘)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无需额外增加监测设备,能有效监测煤岩体静载和两工作面采动动载对煤柱区域的耦合影响,最终能精确的对临近采(盘)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具体步骤为:
(1)先选择所需评价的矿井中相邻采区的两个回采工作面,分别确定为第一回采工作面和第二回采工作面;
(2)在第一回采工作面和第二回采工作面回采平齐时,确定为起始位置,此时第一回采工作面和第二回采工作面同时开始回采,然后利用矿井已有的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一段时间内回采过程中的多个自然矿震信号,在该段时间内第一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距离为l1和第二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距离为l2,并将各个自然矿震信号采用已知处理方法确定各自的矿震震源位置及其能量;
(3)根据步骤(2)得出的矿震震源位置,确定处于第一回采工作面和第二回采工作面之间煤柱区域内的各个矿震震源位置,进而得出煤柱区域内矿震震源位置距离起始位置的最大值L,最终从起始位置沿走向前方距离为L内确定为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
(4)将步骤(3)确定的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沿倾向方向按间距为a进行等分,从而划分出n个倾向分区,倾向分区数量的计算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5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预警手表系统
- 下一篇:装配式楼地面保温隔声一体化板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