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6304.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杜正婷;陈云昌;于宪书;胡亮;王进;赵丽;周昱军;胡建青;郑国兵;张伟;陈建军;樊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G02B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徐冬涛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可靠 液晶显示器 led 背光 方法 | ||
一种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集成控制电路系统(5)控制LED背光条(1)的强度实现图像灰度的调节;LED背光条(1)由LED耦合系统(2)耦合进入光学组件(3)中的导光板,减少LED光源的逃逸光数量,获得了高效的光能利用率。耦合后的LED光源由光学组件(3)进行匀光和反射获得高均匀、高效的背光照明,实现LCD背光的高效照明;LED背光条(1)由LED散热组件(4)进行散热。本发明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相较于无耦合系统的侧背光方法光效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是背光光源照明液晶面板实现显示功能的显示器。由于液晶显示器不能够自发光,其背光光源提供液晶面板的照明,从而实现显示的功能。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背光光源的发展,也带来了液晶显示器件的革新。液晶显示器经过了CCFL照明到LED照明的发展。其中LED具有光效高、体积小的特点,特别应用在侧背光方法中能够带来显示器的薄型化。
其中LED的光能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功耗,对节能环保和产品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侧背光方法中,LED需要与导光板之间的有一段间隙,这是为了避免导光板移动和形变对LED的损坏。同时LED的电光转换效率仅为30%多,有大量的热产生,会导致LED使用过程中光效下降。因此,需要在侧背光设计方法中,同时考虑LED的散热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显示器的因LED与导光板之间耦合效率不足,降低LCD显示器的功耗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高可靠具有极大商业化潜力并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集成控制电路系统5控制LED背光条1的强度实现图像灰度的调节;LED背光条1由LED耦合系统2耦合进入光学组件3中的导光板,减少LED光源的逃逸光数量,获得了高效的光能利用率。耦合后的LED光源由光学组件3进行匀光和反射获得高均匀、高效的背光照明,实现LCD背光的高效照明;LED背光条1由LED散热组件4进行散热。LED背光条1、LED耦合系统2、光学组件3、LED散热组件4、集成控制电路系统5,构成了高效、高可靠的液晶显示器LED侧背光的方法;该方法效率高、可靠性高,相较于无耦合系统的侧背光方法光效更高。
所述的LED背光条1是实现LCD显示的背光光源。所述的LED背光条1为根据最终亮度和LED最佳工作区域设计的一定间隔的LED阵列。所述的LED背光条1包括为表贴式封装的LED,引脚式封装LED,CSP封装的LED。所述的LED背光条1中的LED包括白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LED光源。所述的LED背光条1中的LED为白色LED,白红蓝绿色四合一LED组合,红绿蓝三合一LED组合,红绿蓝黄四合一LED组合。
所述的LED耦合系统2将LED背光条1发射的光源耦合进入光学组件3中的导光板,减少了LED光源的逃逸光数量,获得了高效的光能利用率。所述的LED耦合系统2可以为透明光学胶黏剂粘接LED背光条1与光学组件3中的导光板的方法。所述的高透光胶黏剂可以为树脂型胶黏剂,橡胶型胶黏剂,混合型胶黏剂。所述的LED耦合系统2也可以为阵列透镜耦合系统。所述的LED耦合系统2也可以为波导耦合系统。所述的波导耦合系统可以为实心波导耦合系统和空心波导耦合系统,所述的实心波导耦合系统中材料为有机玻璃和无机玻璃等可见光透明材料,所述的空心波导耦合系统可以为机械加工的空心波导,可以为反光纸围成的空心波导,也可以为粘合高反射膜层的空心波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