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6497.2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李霞;李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龄五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B4/02 | 分类号: | B07B4/02;B07B11/02;B07B11/00;B07B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邓瑞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循环 利用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该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包括底框,底框前表面等距滑动嵌设有三个储物抽屉,底框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鼓风机,其中一个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风管,另一个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导风管,底框顶部固定连接有筛分框。该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使用时,启动鼓风机,进而通过第一导风管、第一导风框、第二导风管和第二导风框有效向筛分框内部注入较为高速的流动气流,启动振动电机,使通过注料框注入分散框内部的垃圾能够跟随分散框一起进行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是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材料的过程,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是一种进行可循环利用垃圾收集处理用的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多只能进行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无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使大量较小体积的垃圾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人为的筛分,实际筛分过程较为费时费力,实际筛分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垃圾的长时间堆积,使回收装置内部容易产生较为刺激性气味,进而影响筛分人员的正常筛分,进一步降低了实际筛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使用后可以根据垃圾的类别进行垃圾的有效分类收集储存,减少人为筛分整体工作量,进而有效提高实际垃圾的分拣效率,同时能够有效进行设备内部气体的有效排出,减少刺激性气味对实际人为筛分的影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前表面等距滑动嵌设有三个储物抽屉,所述底框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鼓风机,其中一个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风管,另一个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导风管,所述底框顶部固定连接有筛分框,所述筛分框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内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导风框,所述筛分框一侧外表面位于第一连接口下方开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内部连通设置有第二导风框,所述筛分框内部位于第一连接口一侧固定连接有阻隔块,所述筛分框前内壁和后内壁之间且位于阻隔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筛分框前内壁和后内壁之间且位于第二连接口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筛分框内部底面且位于第二隔板下方放置有第一储物框,所述筛分框内部底面且位于第一隔板下方放置有第二储物框,所述筛分框内部底面位于第一隔板一侧放置有第三储物框,所述筛分框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连通设置有连接框,所述筛分框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并且每个限位块外表面均套设有支撑弹簧,四个所述支撑弹簧内部之间嵌设有分散框,所述分散框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分散框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连通设置有注料框。
为了使鼓风机能够有效向筛分框内部注入流动气流,作为本发明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导风管顶端贯穿第一导风框底部,且第一导风管内部和第一导风框内部连通。
为了使鼓风机能够有效向筛分框内部注入流动气流,作为本发明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所述第二导风管顶端贯穿第二导风框底部,且第二导风管内部和第二导风框内部连通。
为了使分散框内部的垃圾能够分散,作为本发明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所述连接框顶端贯穿分散框底部,且连接框内部和分散框内部连通。
为了使振动电机振动不会影响筛分框,作为本发明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每个所述支撑弹簧底端和筛分框顶部均贴合,每个所述支撑弹簧顶端和分散框底部均贴合。
为了使鼓风机产生的流动气流能够有效注入筛分框内部,作为本发明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所述阻隔块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导风口,且导风口内部和第一导风框内部连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龄五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未经华龄五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元(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水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