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6945.9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蔡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青花坊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26 | 分类号: | B03C1/26;B02C18/14;B02C4/02;B08B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冉 |
地址: | 24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生产 用胚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杂装置,公开了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端为进料口,进料口内设置有栅格板,栅格板下方设置有两个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上交错设置有若干粉碎刀,粉碎刀下方设置有落料板,落料板下方设置有一组磁滚轮,磁滚轮一侧紧贴磁滚轮外壁设置有刮刀,刮刀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设置有落料板B。本发明通过栅格板对胚料进行初次过滤后,通过粉碎刀对胚料进行粉碎处理,在通过磁滚轮对胚料进行碾压细化,并同时对胚料中的细铁渣进行吸附,装置通过设置收集屉对刮刀从磁滚轮上清除下的碎铁屑进行收集,使装置可以持续不断的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杂装置,具体是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原料在原矿或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混入铁质,原矿中夹杂的铁质,如长石中的黑云母,普通角闪石和磁铁矿等,粘土中分布不均的块状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等。陶瓷坯料中的含铁杂质是瓷面色泽的大敌,不仅会影响成品的白皮,同时也会影响成品的其他性能,因此在陶瓷原料加工的各工序中必须将混入的铁质除去。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545387U)公开了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三方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吸附装置,所述第三方板的外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接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底座。该装置通过永磁棒、永磁板和第二方板的配合,使得陶瓷胚料进行两次除铁,但该装置中永磁棒、永磁板和第二方板均设置在装置内部,一旦装置上铁屑吸附过多,装置便无法继续进行除铁,而对装置进行清洗需要对装置进行拆卸,极为复杂麻烦,因此该装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端为进料口,进料口内设置有栅格板,栅格板下方设置有两个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上交错设置有若干粉碎刀,粉碎刀下方设置有落料板,落料板下方设置有一组磁滚轮,磁滚轮一侧紧贴磁滚轮外壁设置有刮刀,刮刀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设置有落料板B,落料板B一侧连接有设置在箱体外壁上的出料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一侧穿过箱体连接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A,一侧的齿轮A表面固定连接有带轮A。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滚轮一侧穿过箱体连接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B,一侧的齿轮A表面固定连接有带轮B。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轮A与带轮B通过传动带A相连,带轮B通过传动带B连接有带轮C。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轮C固定连接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电动机设置在箱体一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收集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栅格板对胚料进行初次过虑后,通过粉碎刀对胚料进行粉碎处理,在通过磁滚轮对胚料进行碾压细化,并同时对胚料中的细铁渣进行吸附,装置还通过刮刀对磁滚轮上吸附的细铁渣进行清除,并通过设置收集屉对刮刀从磁滚轮上清除下的碎铁屑进行收集,使装置可以持续不断的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陶瓷生产用胚料除铁装置的右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青花坊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青花坊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