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6948.2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师健;毛俊鑫;李国辉;路程祥;鲁群;李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49;H01M50/291;H01M50/507;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双组份换液式 动力 蓄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密闭机构,所述密闭机构中包括换液机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中包括保护板,保护板一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该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通过设置有能保护机构,利用接触杆的转接,配合保护板、第一导电块、第一卡槽、绝缘块、第二卡槽、第二导电块、第三卡槽和转轴,在夜间充电时,避免了充电完成后的过量充电,从而实现了充电完成后的自动切电保护,极大的保护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108365254A,名称为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分别在一定粘度的电解液中,将粉状极板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呈悬浮状组成双组份液态蓄电池材料,并与复合隔膜及涂碳金属电极结合组成蓄电池,换液时由电池的电解液通道导流壳导向,实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相似于现有汽车加油站加油功能的速度与效率,实现未来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与现有汽车加油站兼容并逐步实现加油站转加电站的功能转换的效果。
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电芯与箱体外壳的散热效果不佳,且箱体的密闭性和防水性不是很强;
(2)、在夜间进行充电时,往往会因为时间过长导致充电过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充电的速率较慢,蓄电池的续航能力较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解决了蓄电池散热效果不佳,充电容易过量,续航能力低,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车双组份换液式动力蓄电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密闭机构,所述密闭机构中包括换液机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中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一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贯穿保护板并延伸至保护板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电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保护板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内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的一端与第一卡槽的内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密闭机构中包括模组,所述模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垫,所述导热垫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导热垫和U型密封条的底部均与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打包带,所述模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条。
优选的,所述模组的顶部且位于压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极片,所述模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氧板,所述模组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模组侧板。
优选的,所述换液机构中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底部与模组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组的底部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模组的顶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模组的内部且位于储液箱的两侧开设有引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恒天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神经调控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