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17161.8 申请日: 2020-11-04
公开(公告)号: CN112312582B 公开(公告)日: 2022-10-25
发明(设计)人: 张梦莹;杨秀梅;汪涵;卜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4W74/00 分类号: H04W74/00;H04W74/08;H04W72/04;H04W84/06
代理公司: 上海泰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51 代理人: 钱文斌
地址: 20005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卫星通信 随机 接入 方法 系统 介质 装置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包括向终端配置多个随机接入机会;当两个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间隔时,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与另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不同;接收终端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信号,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在前导码接收窗口中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基于检测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确定对应的随机接入机会。本发明用于提高单位时间内可配置的随机接入机会数量,提升卫星可支持的终端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卫星星座建立卫星通信系统成为了实现全球性移动网络覆盖的重要手段。对于处理能力较弱的卫星,其卫星通信载荷可直接转发终端和地面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而对于处理能力较强的卫星,其卫星通信载荷可实现全部或部分的基站功能,从而作为空间基站与地面的网络设施相连。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地域限制等优势,但由于其数百至数万公里的轨道高度带来的传输距离远、传输时延大等问题,对终端的同步和接入等过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建立连接时,终端首先应在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机会中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基站将在相应的前导码接收窗口中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基于前导码接收时间与对应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关系,估计该终端应使用的定时提前值,然后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将该值发送给终端,用于上行定时同步。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距离远、时频偏较大,可通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增大子载波间隔、或结合加扰序列等方法来提高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检测性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卫星的服务小区的半径可达数百公里,同一个小区内的两个终端与地面/空间基站间的时延可能有较大差异,导致在同一随机接入机会中由不同终端发送的前导码会在不同时间到达基站,其时间差最大可达到[(小区内最大时延-小区内最小时延)×2](参考3GPP TR38.821),其中小区内最大或最小时延指在一个小区内终端与基站间可能的最大或最小单向传输时延。在上述情况下,基站的前导码接收窗口应至少持续[(小区内最大时延-小区内最小时延)×2]的时间长度,以覆盖所有可能进行接入的终端。而为了使基站能够准确地判断接收到的前导码对应于哪个随机接入机会,以估计定时提前值,两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接收窗口在时域上不能相互重叠,这就意味着两个连续的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小区内最大时延-小区内最小时延)×2]。在上述配置下,单位时间内的随机接入机会数量将十分有限,从而增加了随机接入的冲突概率,降低了卫星可支持的终端数量。

因此,希望能够解决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可配置的随机接入机会数量,如何提升卫星可支持的终端数量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可配置的随机接入机会数量,如何提升卫星可支持的终端数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以下步骤:向终端配置多个随机接入机会,其中一个随机接入机会由至少两个前导码传输资源块组成;当两个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间隔时,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与另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不同;接收终端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信号,所述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的信号中包含了所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在前导码接收窗口中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基于检测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确定对应的随机接入机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7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