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7717.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1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程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0 | 分类号: | G06V40/10;G06V10/20;G06V10/74;G06K9/62;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位 姿态 标准 程度 分析 平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及方法,所述平台包括:数值分析机构,用于计算预设时间长度内非标准站姿图像的数量占据实时锐化图像的数量的百分比,以在所述百分比超限时,发出站位失姿信号;所述数值分析机构还用于在计算获得的百分比未超限时,发出站位标准信号;WIFI通信设备,与所述数值分析机构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站位失姿信号或站位标准信号通过局域网无线发送给附近的物业监管人员的手持终端。本发明的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及方法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由于能够检测出任一时间长度内的站岗人员的站位姿态的标准程度,并在标准程度低于下限时执行相应的报警操作,从而提升了楼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宇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化早已兴起,但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科研力量,根据目前的实际国情,研究楼宇智能化这一新课题,并承担了多项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任务,深受用户好评。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而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业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在楼宇管理中,门卫的形象影响了楼宇的品质,因此需要加强对门卫的站姿管理,希望保持门卫的站姿在相对大比例的时间内都保持标准站姿的姿态。然而,在实际管理中是很难实现的,一方面在于姿态缺乏针对性的检测机制,另一方面在于门卫的相关数据无法准确获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能够检测出任一时间长度内的站岗人员的站位姿态的标准程度,并在标准程度低于下限时执行相应的报警操作,从而提升了楼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为此,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三处关键的发明点:
(1)对楼宇的门卫的站岗人员的站位姿态执行针对性的视觉分析处理,以辨识出在任一时间长度内的站岗人员的站位姿态的标准程度;
(2)将现场站岗人员的姿态分别与不同角度对应的多个标准人体立姿图案进行逐一分析,以确定现场站岗人员的姿态是否标准;
(3)引入数值分析机构,用于计算预设时间长度内非标准站姿图像的数量占据实时锐化图像的数量的百分比,以在所述百分比超限时,发出站位失姿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数值分析机构,分别与参数设定设备和微型摄像头连接,用于计算预设时间长度内非标准站姿图像的数量占据实时锐化图像的数量的百分比,以在所述百分比超限时,发出站位失姿信号。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中:
所述数值分析机构还用于在计算获得的百分比未超限时,发出站位标准信号。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站位姿态标准程度分析平台中,所述平台还包括:
WIFI通信设备,与所述数值分析机构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站位失姿信号或站位标准信号通过局域网无线发送给附近的物业监管人员的手持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程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州程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7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桶内目标类型鉴定系统
- 下一篇:应用流量监测的泄露浓度解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