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及其存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7724.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8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宇;张杰;施剑;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11 | 分类号: | G06F16/11;G06F16/16;G06F16/172;G01C13/00 |
代理公司: | 威海佩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4 | 代理人: | 宋益敏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底多 波束 数据 存储 格式 及其 存取 方法 | ||
1.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件头,所述文件头包括文件基本参数和通道数据信息,所述文件头固定大小为1024个Byte;以及
数据包,所述数据包设置在文件头之后,所述数据包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数据包对别对应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多个所述数据包均以一个特定的符号开头作为识别数据包的“钥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头仅设置有一个,且文件头作为开始进行存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的前14个Byte用以记录通道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括声呐数据包、姿态数据包、导航数据包、测深数据包和注释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呐数据包和测深数据包设置有包体和一个独立的头结构,其他所述数据包仅设置有包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深数据包的包体内部以循环结构进行存取。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储格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数据包中的固定位置均存放了一个记录本数据包总字节数的变量。
8.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近底多波束数存储方法和一种近底多波束数读取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近底多波束数据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近底多波束数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系统获取原始数据;
S2、经格式转换程序将不同标准的格式转换为标注格式的文件;
S3、获得文件头;
S4、判断文件头大小是否=1024Byte;
当文件头大小=1024Byte时,执行步骤S5;
当文件头大小≠1024Byte时,则利用空余量进行补齐或再延长1024Byte,然后执行步骤S5;
S5、获得数据包;
S6、存储长度为2Byte的魔术数;
S7、判断魔术数是否为测深数据包;
当魔术数为测深数据包时,执行步骤S8;
当魔术数不为测深数据包时,执行步骤S9;
S8、存储测深头,然后执行步骤S9;
S9、存储相应测量数据;
S10、确定是否结束存储;
当结束存储时,执行步骤S11;
当不结束存储时,执行步骤S5及其之后的步骤;
S11、结束;
所述一种近底多波束数读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读取1024个Byte;
S2、判断通道数是否>6;
当通道数>6时,读取1024个Byte,然后执行步骤S3;
当通道数≤6时,直接执行步骤S3;
S3、读取数据包;
S4、判断魔术数是否=FACE;
当魔术数=FACE时,执行步骤S5;
当魔术数≠FACE时,执行步骤S10;
S5、读取数据包类型、大小;
S6、判断数据包是否为测深数据包;
当数据包为测深数据包时,执行步骤S7;
当数据包不为测深数据包时,则读取字节数增加本数据包字节数,然后继续执行步骤S3及其之后的步骤;
S7、读取测深头信息;
S8、读取测深数据;
S9、确实是否读取文件结束;
当不结束读取文件时,执行步骤S3及其之后的步骤;
当结束读取文件时,执行步骤S10;
S10、结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77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砝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物联网的智能养殖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