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7727.7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邢汝博;刘如胜;乔贵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9F9/30;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欢;臧建明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显示模组和触控层,显示模组设置在衬底上,触控层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靠近衬底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组触控电极组。其中,显示模组上设置有多个透磁区,透磁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和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透磁区用于供触控层的磁力线穿过。本发明能够减小触控层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对阵列基板的驱动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制备柔性的显示面板,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作为一种自发光器件,因其具有低功耗、高色饱和度、广视角、薄厚度、能实现柔性化且无需背光源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终端设备和穿戴设备等显示装置中。
目前的OLED显示面板上集成触控功能,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常用的触控元件一般是加工安装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中,例如设置在有机或者无机封装膜层中。或者,触控元件采用外挂触摸屏,外挂触摸屏一般加工安装在显示面板的封装盖板上。
然而,上述触控元件的设置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过大,或在OLED器件之后加工带来屏体损伤的风险而影响产品生产良率,不利于制备柔性的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减小触控层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对显示面板生产工艺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制备柔性的显示面板,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设置在衬底上。
触控层,触控层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靠近衬底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组触控电极组。
其中,显示模组中设置有多个透磁区,透磁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和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透磁区用于供触控层的磁力线穿过。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显示模组包括设置于衬底上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避位透磁区设置。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像素电路包括多个金属电极,金属电极避位透磁区设置;或,位于透磁区的金属电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层,像素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结构层和第二电极层。
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相邻的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第二电极层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和第一间隙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均位于透磁区内。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中设置有有机填充物。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衬底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隔层,触控层位于第一阻隔层远离衬底的一侧。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第一阻隔层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隔层,触控层位于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之间。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触控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触控金属片,相邻的触控金属片构成触控电极组。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中,可选的是,相邻的触控金属片之间具有间隔区,间隔区内填充有与第一阻隔层或第二阻隔层相同材料的填充结构。
优选地,触控金属片的厚度范围为20-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7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污染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
- 下一篇:一种智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