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9280.7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2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3 | 分类号: | H01R13/03;H01R13/40;H01R13/629;H01R13/0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插拔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孔合件、基座,插孔合件安装在基座中,插孔合件包括插孔、接触簧圈,插孔对接一端设置有盲孔,接触簧圈安装在盲孔中,盲孔孔口收口将接触簧圈固定在盲孔中,接触簧圈设置有若干弹性簧爪,接触簧圈的镀层为金‑石墨烯复合镀层,插孔的镀层为金镀层或金‑石墨烯复合镀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通过在接触簧圈上电镀金‑石墨烯复合镀层,并优化簧爪结构,提高了插孔合件机械寿命,进而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接触性能,插孔与插针之间的接触位置需要满足一定的正压力,因此在插拔时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导电性,通常在接触件表面镀金,但由于金元素本身硬度偏软,通常在镀液中添加镍、钴等元素增强金镀层的硬度,以提高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腐蚀等因素需要控制镀层孔隙率,参杂元素添加比例有限,接触件作为电连接器中最核心的零件,对电连接器的机械寿命及可靠性具有直接影响,使得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机械寿命指标限制在500次水平,随着军用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元器件机械寿命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电连接器常规500次机械寿命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场合下提出的长寿命使用要求,除镀层外,插孔的弹性结构也影响机械寿命,如公开号为CN104319495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簧爪,其爪部的悬臂端折弯处开槽为平底槽,存在结构拐点,在反复插拔过程中,爪部反复进行外张和回缩,其爪部的悬臂端根部易受集中应力,导致开裂,影响机械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通过在接触簧圈上电镀金-石墨烯复合镀层,并优化簧爪结构,提高了插孔合件机械寿命,进而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耐插拔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孔合件、基座,插孔合件安装在基座中,插孔合件包括插孔、接触簧圈,插孔对接一端设置有盲孔,接触簧圈安装在盲孔中,盲孔孔口收口将接触簧圈固定在盲孔中,接触簧圈设置有若干弹性簧爪,接触簧圈的镀层为金-石墨烯复合镀层,插孔的镀层为金镀层或金-石墨烯复合镀层,利用石墨烯具有的优异的导电性及自润滑性能,在保证接触压力的条件下,降低摩擦系数来降低镀层磨损,极大提升插孔合件,特别是接触簧圈的耐磨损性能,进而达到提升插孔合件机械寿命的目的。采用簧爪式结构,实现插孔与接触簧圈结构分离,只需重点改善与插针直接接触的接触簧圈即能够提高耐磨性,在电镀过程中,接触簧圈无盲孔,结构开放,能够降低在复合镀层电镀时的控制难度,提高镀层的一致性,确保产品质量,保证耐磨的均一性。
所述盲孔孔口内外侧均设置有圆角或倒角,引导插针对接,降低插拔时的针孔间的磨损。
所述盲孔为三级台阶孔,台阶孔从孔口至孔底开孔直径依次减小,台阶孔包括孔口段、中段、孔底段,所述接触簧圈两端卷制形成环部,迎向对接一端的环部向外冲凸形成限位台阶,限位台阶装入在孔口段并与孔口段间隙配合,另一端的环部装入中段并与中段过盈配合,确保电流在接触簧圈与插孔之间的可靠传输,同时能够调整接触簧圈与中段过盈配合的长度来调整接触簧圈组装时所需的压入力。
所述簧爪悬臂根部折弯处外圈两侧设置有让位面,由于簧爪两侧开槽与接触簧圈本体断开,卷制后,在后续热处理、电镀等工序应力释放产生回弹,使簧爪最终状态下的卷曲曲率大于接触簧圈本体卷制曲率,簧爪外圈两侧棱边将凸出接触簧圈,凸出的棱边在装入插孔后将影响接触簧圈与插孔之间的过盈量,特别在插针插入接触簧圈后,簧爪外张,凸出的棱边容易产生集中应力导致疲劳,影响机械寿命,设置让位面使得簧爪在插拔过程中始终与盲孔内壁不干涉,降低集中应力,提高机械寿命。
所述簧爪悬臂根部两侧设置有半圆槽,避免了结构拐点,在插拔过程对簧爪产生的反复外张和回缩过程中,降低簧爪悬臂根部所受集中应力,提高簧爪的耐疲劳性能,提高机械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9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