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用于治疗抑郁的益生菌株Ls17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21757.5 申请日: 2020-11-05
公开(公告)号: CN112914107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2
发明(设计)人: 王茂鹏;李昌;李笨;金宁一;鲁会军;李乐天;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 温州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33/135 分类号: A23L33/135;A23L11/50;A23L29/00;A23L2/39;A23L2/38;A23C9/12;A61K35/741;A61P25/24
代理公司: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代理人: 孟祥斌;朱萍
地址: 325035 浙江省温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治疗 抑郁 菌株 ls17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用于治疗抑郁的益生菌株Ls17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小鼠模型灌服益生菌株Ls17,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益生菌株Ls17具有改善和缓解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首次发现益生菌株Ls17在治疗抑郁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为临床上干预和控制抑郁相关的精神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株益生菌株,尤其是一株用于治疗抑郁的益生菌株Ls17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大多数是通过改善五羟色胺的功能来发挥作用。尽管这些药物在治疗抑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副作用大等缺点,例如,常引发患者恶心腹泻、头痛头昏、血压/体重异常等,长期服用还会破坏肠道的有益群落,导致肠道生态失调,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寿命,并且治疗费用高,仅限于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人群中使用,不适合轻度症状的患者使用,也不能用于敏感人群抑郁症的预防,现有的临床上常用的减压助眠类产品主要有安眠药和安慰剂,但是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形成依赖性或成瘾性,服用安慰剂只能起到心理缓解的作用,不能对患者机体产生任何功效。因此,寻找副作用小、价格经济且适用于预防敏感人群抑郁症发生的产品,是非常的必要和紧迫的。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生态、缓解情绪异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6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至少一种的肠道功能疾病,如腹泻、便秘、肠道炎症、营养吸收功能差等,肠道功能不适会给患者带来情绪障碍,如易焦虑、发怒、脾气差、情绪压抑等。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相比,多样性上有显著差异,此外,基于“大脑-肠道-菌群”组成新脑肠轴的发现,证实了肠道菌群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也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因此,通过调整肠道菌群,重建肠道菌群生态,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和/或预防以及缓解情绪相关疾病的新方式。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益生菌产品,大多数仅仅是为了补充益生菌,而没有深入研究益生菌株的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作用关系,又或者仅仅把益生菌作为帮助消化、改善口感、增加风味的辅料,如乳酸菌风味饮料和灭活常温酸奶等,对人体肠道菌群生态的调节和对健康的有益效果不显著,也远远低估了益生菌的作用。因此,开发具有治疗抑郁的益生菌产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可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首次发现益生菌株Ls17在缓解抑郁样行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该发现在开发治疗或预防抑郁的益生菌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用于治疗抑郁的益生菌株Ls17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益生菌株Ls17在缓解抑郁样行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开发治疗或预防抑郁的益生菌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抑郁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的活性成分为益生菌株Ls17。

进一步,所述产品包括食品、药物或保健品。

进一步,所述食品包括含有益生菌株Ls17的发酵剂生产得到的乳制品、豆制品或果蔬制品。

进一步,所述药物包括含有益生菌株Ls17的药物载体和/或药用辅料。

进一步,所述保健品包括含有益生菌株Ls17的固体饮料、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压片制剂、颗粒制剂或粉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益生菌株Ls17在制备治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产品包括食品、药物或保健品。

进一步,所述食品包括含有益生菌株Ls17的发酵剂生产得到的乳制品、豆制品或果蔬制品。

进一步,所述药物包括含有益生菌株Ls17的药物载体和/或药用辅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未经温州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1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