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型扬声器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3149.8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8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崔相镐;朴珍喆;朴龙善;李东明;徐龙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喜来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陈万青;李雪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扬声器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型扬声器模块。所述内置型扬声器模块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从地面间隔的第一底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面上部的第二底面,所述内置型扬声器模块包括: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面的上部;第一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及第二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其中,从所述扬声器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开口播放声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型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通过振动部的前后振动来振动空气以传递声波的电气性及机械性装置。通常,内置于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设置为接触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果,扬声器自身的振动传递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产生影响。从而,在将扬声器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情况下,要求单独的振动吸收部件以衰减传递到外壳的振动。
另一方面,内置于外壳内部的扬声器因为结构特性在向外壳外部播放声音的过程中可出现声音损失。由此还需要用于将这种损失最少化的声音导件。
然而,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附加的部件越多,电子设备组装工艺就变得越加复杂,并且还存在提高制作成本的缺点。因此处于需要开发一种执行综合功能的部件以解决由内置于电子设备外壳的扬声器引起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将另外附加的部件最少化的实情。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内置型扬声器模块,吸收从扬声器传递于电子设备外壳的振动的同时朝地面方向顺利播放声音。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置型扬声器模块,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从地面间隔的第一底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面上部的第二底面,所述内置型扬声器模块包括: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面的上部;第一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及第二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其中,从所述扬声器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开口播放声音。
此时,在所述第一底面至少可形成一个声音播放口。
此时,在所述第二底面可形成有第一中空,所述第一中空的剖面具有与所述扬声器的声音播放部相对应的形状。
此时,所述第一中空的一部分可通过从所述第二底面向所述地面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形成。
此时,所述第一振动吸收部件可形成为环形。
此时,在所述第二底面的上面可形成与所述第一振动吸收部件相邻的凸台。
此时,所述第二振动吸收部件可形成有第二中空,所述第二中空具有与所述扬声器的声音播放部相对应的形状。
此时,所述第二振动吸收部件可形成为环形。
此时,所述第二振动吸收部件的厚度可大于所述第一振动吸收部件的厚度。
此时,在所述第二振动吸收部件可形成有第二中空,所述第二中空具有与所述扬声器的声音播放部相对应的形状,所述第二中空的一部分形成为包围所述凸出部。
此时,所述内置型扬声器模块可设置在体型管理设备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置有内置型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具有从地面间隔的第一底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面的上部的第二底面;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面的上部;第一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及第二振动吸收部件,介入于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其中,从所述扬声器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开口播放声音。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喜来健株式会社,未经喜来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1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