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图像可视化增强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3253.7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0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勋;李东;张云华;刘博;杨杰芳;陈洪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场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李彪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孔径雷达 数据 图像 可视化 增强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图像可视化增强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读入待图像可视化增强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步骤2)按照最大迭代次数kmax的预设百分比指定迭代次数k;步骤3)基于迭代次数k以及读入数据矩阵大小,对读入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快速区间中值迭代处理;步骤4)对步骤3)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步骤5)对步骤4)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归一化处理;步骤6)对步骤5)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像可视化。本发明的方法可在压缩数据动态范围利于显示的同时增加观测场景中的地物目标细节,从而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可视化增强,促进目标解译,具有易于操作、简单快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信息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图像可视化增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有效的图像可视化方法对于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解译意义重大。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图像数据动态范围很大。为了更好地显示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动态范围压缩。动态范围压缩有许多方法,一般分为全局映射和局部映射,其中全局映射即所有像素的一对一映射,局部映射即局部范围像素的映射。简单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对图像数据进行对数归一化操作。在大动态范围的图像数据中,往往会有一些很大的值和很小的值,这些值可能本身并不包含信息,也许是合成孔径雷达中的系统噪声或斑点噪声造成的噪声点,如果它们混杂在其他中间数据值之间,则会掩盖这些点的信息,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处理和调整这些数据点的值,对于图像显示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调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数据的动态范围,增加图像中的目标细节,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图像可视化增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读入待图像可视化增强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步骤2)按照最大迭代次数kmax的预设百分比指定迭代次数k;
步骤3)基于迭代次数k以及读入数据矩阵大小,对读入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快速区间中值迭代处理;
步骤4)对步骤3)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步骤5)对步骤4)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归一化处理;
步骤6)对步骤5)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像可视化。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2)中,最大迭代次数kmax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表示向下取整操作,log2(·)表示以2为底取对数操作,N代表数据矩阵对应图像像素的总数目;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预设百分比的取范围为:10%-15%。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步骤3-1)将读入的二维数据矩阵转换为一维行向量;
步骤3-2)对一维行向量中的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步骤3-3)根据迭代次数k和像素总数N计算靠左端和靠右端两个中值ML和MR在一维行向量中的位置和
当N为奇数时:
当N为偶数时:
式中,round(·)表示四舍五入取整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场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场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