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生产可自动处理溢胶的压合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3781.2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伟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状态 塑料 生产 自动 处理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塑料注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生产可自动处理溢胶的压合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左端设置有油槽,油槽内部填充有油液,框架内部左端靠下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一,固定管一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塞一。通过油槽内部的油液推动活塞一沿着固定管一向右移动,活塞一通过推杆带动压板向右移动,压板将左挡板向右推动,使得左挡板与右挡板左端的塑料原料向中间压合,此过程塑料原料通过控制左挡板与右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压合,且在内部进行,且压合未设置导入管,避免了一般的压合过程出现回流堵塞的现象,从而达到了结构简单、可避免注塑时出现熔料残留在注塑筒靠近注塑嘴的一端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注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生产可自动处理溢胶的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借助螺杆推力,将已注塑好的熔融状态的塑料以高压快速的方式,注射到闭合的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设备,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注塑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由螺杆、料筒、螺杆头、喷射嘴、加热装置、电机等组成,螺杆在电机带动下,塑料从料筒落入机筒内经螺杆不断向前输送在加热筒及螺杆的剪切、混炼作用下,使塑料逐渐均匀的塑化熔融,以设定的注射压力和速度将熔料从喷嘴进入模腔。
现有的注塑机中的注塑设备大多结构复杂,在注塑时容易有部位熔料残留在注塑筒靠近注塑嘴一端,不易清理,从而出现压合不完全,造成覆膜材料和需要覆膜的主材料之间产生气泡、褶皱、脱膜等现象,影响注塑板材的质量和美观,此外,在现有的注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溢胶的问题,导致压合结束后需要人为的用刮片把溢出的胶刮去,操作复杂且注塑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生产可自动处理溢胶的压合机构,具备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可避免注塑时出现熔料残留在注塑筒靠近注塑嘴的一端,压合完美且不会出现主材料之间出现气泡、注塑成品美观、注塑效率高、避免注塑过程出现溢胶的现象等优点,解决了一般注塑设备结构复杂、不易清理、注塑时出现熔料残留在注塑筒靠近注塑嘴的一端,压合后出现主材料之间会出现气泡、注塑成品不美观、注塑效率低、注塑过程经常出现溢胶的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可避免注塑时出现熔料残留在注塑筒靠近注塑嘴的一端,压合完美且不会出现主材料之间出现气泡、注塑成品美观、注塑效率高、避免注塑过程出现溢胶的现象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生产可自动处理溢胶的压合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左端设置有油槽,油槽内部填充有油液,框架内部左端靠下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一,固定管一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塞一,活塞一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框架内部左端且位于固定管一下方固定连接有横梁,横梁内部设置有滑轨,横梁上端活动连接有左挡板,左挡板上端活动插接有盖板,盖板上端固定插接有套筒,套筒内部靠下活动插接有阀门,阀门后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套筒上端固定插接有导出管,框架内部左端靠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二,固定管二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塞二,活塞二左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三,框架内部靠上固定插接有箱盖,箱盖上端中间设置有圆孔,圆孔内部活动插接有升降杆,升降杆前端固定连接有工作轴,箱盖前端且位于升降杆左方固定连接有定位轴。
优选的,所述推杆外侧且位于固定管一内部活动插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外径与固定管一的内径相匹配,弹簧一可对压板的进给起到缓冲作用,减小该设备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压板右端设置成凸起状,凸起处可为左挡板进行优先挤压,压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活动插接在滑轨的内部,滑轨可为滑块提供工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左挡板下端内部活动插接有右挡板,右挡板的高度与左挡板相匹配,防止塑料在进行压实加工时出现封口不严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伟,未经顾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3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