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4935.X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桂礼家;姜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正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pc 导电 粒子 电磁波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所述防护膜包含载体膜,所述载体膜上涂布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涂布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上涂布有纯胶层,所述纯胶层上压合有胶面保护膜;所述保护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第一橡胶20~30份,第一环氧树脂30~40份,色粉0.5~1份,阻燃剂0.5~2份,第一固化剂30~40份。本发明中的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具有耐折性好、粘结强度大、屏蔽效果好、耐折性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发展,电子产品的组装也在不断地向高密度化发展,这就极大地推动了挠性电路板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的推动作用下,功能挠性电路板处于挠性电路板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功能挠性电路板一项重要指标是电磁屏蔽。随着手机等通讯设备功能聚合,组件急剧高频高速化,在这种高频及高速的驱动下所引发的组件内部及外部的电磁干扰、以及信号在传输中衰减即插入损耗和抖动问题将逐渐严重。于是人们采用电磁屏蔽膜来降低或削弱电磁干扰。电磁屏蔽薄膜是一种满足一定透光要求的透明贴膜,当电磁波的传播路径遇到电磁屏蔽薄膜,它会改变电磁波的传输方向,有效阻断无线电波、红外、紫外等各种电磁波的传播,从而能成功阻断信息泄露、电子窃听及电磁辐射的干扰影响,确保设备正常工作,避免人员遭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电磁屏蔽膜存在以下问题:(1)电磁屏蔽膜的绝缘层采用油墨,因油墨分子量低,填料比例高,交联密度大,油墨印刷在普通载体薄膜上,固化反应的体积收缩大,因油墨本身偏脆,偏硬的特性,会导致采用油墨生产的电磁屏蔽膜,偏硬偏脆,不耐弯折。(2)金属屏蔽层在FPC后续复杂的高温高压的操作流程中,金属层容易出现碎裂纹,氧化等情况,会使屏蔽性能下降,甚至失去屏蔽性能同时金属层多次弯折后易导致电磁泄漏。(3)采用普通导电胶制作的屏蔽膜,因为电导率低,连续导通性差,屏蔽性能差,很难满足FPC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所述防护膜包含载体膜1,所述载体膜上涂布有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上涂布有屏蔽层3,所述屏蔽层3上涂布有纯胶层4,所述纯胶层4上压合有胶面保护膜5;所述保护层2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第一橡胶20~30份,第一环氧树脂30~40份,色粉0.5~1份,阻燃剂0.5~2份,第一固化剂30~4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为羧基丁腈橡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羧基丁腈橡胶的门尼粘度为27~4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75~330g/eq,粘度25℃为2000~5000mPa.s。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纯胶层4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第二橡胶15~30份,第二环氧树脂25~45份,助剂0.5~1份,促进剂1~3份,导电粒子10~20份,第二固化剂30~45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橡胶为羟基丁腈橡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粒子为纳米银石墨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银石墨烯中纳米银的粒径为20~100n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FPC用无导电粒子电磁波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载体膜1表面上的油污和异物;
S2,在载体膜1表面上涂布保护层2,厚度为1~2μm,经烘箱干燥使保护层2固化;烘箱温度为6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正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正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49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