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5264.9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左选凤;居银栋;朱芬;黄珊;杜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07 | 分类号: | C01B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苏晶晶 |
地址: | 2131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盐酸 净化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预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净化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过滤:除去化工副产盐酸中的粗大颗粒及悬浮物杂质,得到澄清副产盐酸;S2.氧化:向上述S1中过滤后的澄清副产盐酸中加入氧化剂完全氧化二价铁及少量有机杂质;S3.脱色:将上述S2中氧化后的副产盐酸逆流经过脱色柱脱色处理,得到脱色后的副产盐酸;S4.除铁:将上述S3中脱色后的副产盐酸逆流经过吸附柱除铁,得到净化预处理后的无色副产盐酸。本发明通过特定的氧化‑脱色‑除铁工艺实现了高浓度有机污染类化工副产盐酸的深度净化预处理,经济高效,操作方便,可实现有机污染杂质的高效去除,达到铁和有机杂质95%以上的去除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是化学工业重要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原料、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制糖、冶金等行业。纯盐酸为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具有极强的腐蚀挥发性,当有杂质时呈浅黄色或黄褐色。近年来,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涉氯化学品及氯碱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导致了大量副产盐酸的产生。在化工生产副产盐酸中,因生产过程中有机化工原料、中间体、终产品等的泄露、夹带、挥发以及金属管道的腐蚀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含有Fe3+与有机分子杂质,带有颜色并伴有异味,严重影响其二次使用,更难以作为商品进行市场销售,给广大化工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压力与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以副产盐酸为原料开发下游产品,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是目前的主流技术研究方向。
目前,大部分下游接受企业主要将副产盐酸直接应用于金属氯化物和水处理剂产品(如:聚氯化铝、氯化铁等)的生产原料,因未经任何净化预处理,副产盐酸中的杂质势必会引入生产,导致二次利用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产品的推广应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环保风险。
关于副产盐酸的精制提纯或净化除杂技术,目前国内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主要有蒸馏法、绝热吸收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等,虽然可实现杂质物与HCl的有效分离,但由于生产的经济性、操作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原因,上述方法仍主要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并未被广泛产业化推广应用。现有技术CN104192802A公开了一种2-氯-6-氟苯甲醛或类似物的副产盐酸净化方法,其通过冷却静置-吸附除铁-吸附除有机污染物-抗氧化除氯得到净化后盐酸,该方法适用面窄,只针对2- 氯-6-氟苯甲醛或类似物的副产盐酸的净化进行了探讨应用,针对其他类型的化工副产盐酸其净化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尤其是高浓度有机污染类的化工副产盐酸,且该净化方法中吸附树脂负荷大,会导致再生频次增加、处理周期变长、树脂使用寿命缩短等诸多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多种类型的化工副产盐酸,尤其是高浓度有机污染类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预处理方法,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化工副产盐酸的工业化净化回收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化工副产盐酸回收净化方法适用范围窄,尤其是针对高浓度有机污染类化工副产盐酸净化回收效果不佳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化工副产盐酸净化预处理的通用性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的工艺步骤和处理参数协同作用可以极大地拓宽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回收类型,提高有机物和铁的去除率,提升净化效果。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化工副产盐酸的净化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过滤:除去化工副产盐酸中的粗大颗粒及悬浮物杂质,得到澄清副产盐酸;
S2.氧化:向上述S1中过滤后的澄清副产盐酸中加入氧化剂完全氧化二价铁及少量有机杂质;
S3.脱色:将上述S2中氧化后的副产盐酸逆流经过脱色柱脱色处理,得到脱色后的副产盐酸;
S4.除铁:将上述S3中脱色后的副产盐酸逆流经过吸附柱除铁,得到净化预处理后的无色副产盐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5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