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鼠肝移植血管重建的动态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6646.3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单丽宇;杨丽斐;陈环;马涛;王越;冯哲;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M3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鼠 移植 血管 重建 动态 套管 | ||
一种用于大鼠肝移植血管重建的动态套管,包括体部和柄部,所述体部由两个沿中轴对称的半管组成,每个半管外壁设置有一个倾斜的聚乙烯片,两个半管扣合后,两个聚乙烯片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柄部的倒梯形的嵌合通道,所述柄部包括末端的连接片和头端的钳夹部,连接片的形状与嵌合通道匹配,插入嵌合通道形成稳定结构,实现体部与柄部的连接。本发明动态套管的体部与柄部为可拆卸结构,移植物再灌注后拆除柄部,体部则可随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的扩张沿纵轴分离,避免造成血管狭窄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鼠肝移植血管重建的动态套管。
背景技术
自Kamada于1979年将“套管技术”引入大鼠肝移植的血管重建以来,“双袖套法”逐渐成为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标准术式,用于研究肝脏保存、免疫学等肝脏移植相关问题。SD大鼠具有生长发育快、产仔多的特点,260~320g的雄性SD大鼠是建立肝移植模型的主要实验动物,一般将大鼠术后存活24~48小时以上视为肝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然而,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大鼠肝移植术后的2周存活率较低,针对包括幼年大鼠在内的肝移植的长期研究难以展开,这与套管在大鼠生长过程中限制下腔静脉及门静脉的扩张密切相关。套管引起的门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可直接导致门静脉高压及体循环淤血,进一步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及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引起大鼠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种有效的、不限制大鼠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生长扩张的套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鼠肝移植血管重建的动态套管,动态套管的体部与柄部为可拆卸结构,移植物再灌注后拆除柄部,体部则可随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的扩张沿纵轴分离,避免造成血管狭窄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大鼠肝移植血管重建的动态套管,包括体部1和柄部2,所述体部1由两个沿中轴对称的半管组成,每个半管外壁设置有一个倾斜的聚乙烯片5,两个半管扣合后,两个聚乙烯片5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柄部2的倒梯形的嵌合通道4,所述柄部2包括末端的连接片6和头端的钳夹部7,连接片6的形状与嵌合通道4匹配,插入嵌合通道4形成稳定结构,实现体部1与柄部2的连接。
所述半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可吸收线的凹槽3。
所述聚乙烯片5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所述连接片6和钳夹部7通过固定带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8为环形结构,其直径与体部1的直径相同,连接片6插入嵌合通道4后固定带8贴合位于体部1的顶端。
所述固定带8上有对称分布的撕拉线9,使得环形结构易于离断。
所述撕拉线9通过打孔制作。
用于下腔静脉的动态套管内径1.8mm~2.6mm,外径2.1mm~2.8mm;用于门静脉的动态套管内径1.6mm~1.8mm;外径1.8mm~2.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造成下腔静脉及门静脉狭窄,提高大鼠肝移植存活率。
2、为大鼠肝移植的长期研究提供可能性。
3、动态套管内径可选择,为包括幼年大鼠在内的大鼠肝移植研究提供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动态套管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动态套管组合体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动态套管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体部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体部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6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氟甲烷用催化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即泡型泡浴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