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6986.6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罗羽裳;杨友强;张卓;邵烈勇;曹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系统 快速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引入接种污泥至厌氧消化罐,并搅拌充分;(二)对引入的接种污泥进行加热,包括步骤:通入高温蒸汽,将水解罐内水加热至一定温度,将水解罐内的热水直接泵送入厌氧罐内进行加热,当厌氧消化罐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停止送入热水;然后泵送入待处理物料,并逐日增加物料量,监测厌氧罐内各项指标,当厌氧消化罐开始溢流出料且稳定产沼气且各项指标正常,完成整个厌氧消化系统启动。本发明可快速地对污泥加热且保证污泥中菌种较高的存活率,达到厌氧消化系统的快速启动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厌氧消化系统启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倡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粪污处理、果蔬垃圾等等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前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途径主要有湿式厌氧发酵、干式厌氧发酵、有机堆肥、生物饲养等等,其中最主流且最稳定的工艺是湿式厌氧发酵。湿式厌氧发酵的推广和流行,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人们在这一个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厌氧发酵的技术。
湿式厌氧发酵能否成功的起步在于能否成功启动厌氧发酵系统,而能否成功启动厌氧发酵系统的关键点在于厌氧系统启动污泥加热方式方法是有效、高效。
目前国内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加热污泥,在污泥进入厌氧消化罐之前,在预处理车间或者水解罐中直接将污泥加热至中温厌氧消化的温度35℃左右或者加热至高温厌氧消化的温度55℃左右。二是在厌氧消化罐内设计盘管加热系统,将厌氧消化菌种污泥缓慢加热至35℃或55℃。
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如下:第一种方式,直接快速将菌种污泥从常温加热到35℃或55℃,
升温过快,菌种容易因环境变化太快而不适,大幅度死亡,影响菌种数量快速增长。若在预处理车间或水解罐缓慢加热至35℃或55℃,对于小型厌氧消化系统影响不大,但对于大型厌氧消化系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所有的菌种污泥加热至35℃或55℃,如实施案例中的6个大型厌氧罐。第二种方式,厌氧消化罐内使用盘管加热,由于盘管直接浸泡在厌氧消化罐中,因此盘管中的水温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使菌种污泥失活,更不能直接通蒸汽,因此加热速度会很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较快速地对污泥加热且保证污泥中菌种较高的存活率,达到厌氧消化系统的快速启动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一)引入接种污泥至厌氧消化罐,并搅拌充分,包括以下具体分步骤:
(1)接种污泥稀释后入厌氧消化罐,在常温、常压下条件下,先将接种污泥调至调配池内进行稀释至含固率TS=1.5%~10%,具体含固率TS等于启动完成后厌氧消化罐内菌种污泥浓度,再由泵送进入厌氧消化罐,常规条件下,接种污泥的体积为厌氧罐有效容积的1/3~2/3,厌氧罐内接种污泥最终浓度TS=1.5%~3%,中温厌氧启动温度为32℃;
(2)接种污泥充分搅拌,在厌氧消化罐内安装有搅拌机,当接种污泥在厌氧消化罐内液位达到搅拌机最下端叶片的时候,启动机械搅拌机,并以转速7~14rpm转速保持24h连续慢速转动对接种污泥充分搅拌;
(二)对引入的接种污泥进行加热,包括以下具体分步骤:
(1)第1天
第一步:通入158℃高温蒸汽,将水解罐内水加热至40℃;优选地,进行加热以在水解罐内装有喷射混合式加热器方式进行;
第二步:待水解罐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设定温度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若是中温厌氧启动,则将水加热至40℃,停止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6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