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裸眼井防砂滑套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7374.9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9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健;雷炜;刘涛;侯治民;赵伟;钱江;滕汶江;崔警宇;胡丹;周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08;E21B3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贾悦;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井防砂滑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眼井防砂滑套,包括:外筒,其上构造有在径向方向上贯穿侧壁的外部通道;内筒,其套设在外筒内,并构造有在径向方向上贯穿的侧壁的防砂通道;以及中筒,其套设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在第一状态下,外部通道与防砂通道相对,中筒阻挡在外部通道与防砂通道之间,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不能通过外部通道和防砂通道导通,在第二状态下,中筒和内筒相对于外筒向下移动而将外部通道避让开,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能直接通过外部通道导通,在第三状态下,内筒相对于外筒和中筒向上移动使防砂通道与外部通道相对,中筒相对于防砂通道和外部通道避让开,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能通过外部通道与防砂通道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完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井防砂滑套。
背景技术
裸眼分段压裂完井工艺是致密油气藏的高效开发的手段之一。相较于套管分段压裂完井,裸眼分段压裂完井工艺中的产层与油气生产通道接触面积更大,且油气渗流通道更多。
然而,裸眼容易产生生产中出砂、井壁垮塌等问题。这会导致有砂随油气被采集到压裂管柱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压裂管柱内的砂容易造成压裂管柱的堵塞,从而导致油气采集的效率低下。另外,这也会给后期油气井管理与维护造成极大困扰。
因此,希望能提出一种能在油气开采过程中有利于避免砂进入到压裂管柱内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裸眼井防砂滑套,通过其有利于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避免砂进入到压裂管柱中。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裸眼井防砂滑套,包括:外筒,在所述外筒上构造有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外筒的侧壁的外部通道;内筒,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外筒内,并构造有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内筒的侧壁的防砂通道;以及中筒,所述中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外部通道与所述防砂通道相对,所述中筒阻挡在所述外部通道与防砂通道之间,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不能通过所述外部通道和所述防砂通道而导通,在第二状态下,所述中筒和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向下移动而将所述外部通道避让开,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能直接通过所述外部通道而导通,在第三状态下,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和中筒向上移动而使所述防砂通道与所述外部通道相对,所述中筒相对于所述防砂通道和外部通道避让开,使得外筒外空间与内筒内空间能通过所述外部通道与所述防砂通道而导通。
对于上述滑套来说,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在滑套随压裂管柱一起下入的过程中,滑套保持处于第一状态。此时,不通过外部通道和防砂通道而进行滑套内外(压裂管柱内外)的流体交流。在下入之后,滑套转变为第二状态。此时,可通过井内打压而实现压裂,压裂管柱内的压裂流体可通过外部通道而流向地层。然后,滑套可转变为第三状态。此时,地层中的流体可通过外部通道和防砂通道而进入到滑套的内筒中,并由此而被输送到地面。通过上述这种设置,有利于确保压裂管柱下入、压裂和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砂在开采过程中进入到滑套和压裂管柱内。另外,由于内筒和中筒的分开设计,所以在第二状态下,在中筒的上方可以形成沉砂空间,以允许少量的砂粒累积。这使得内筒140向上移动至第三状态变得更加容易,不容易出现卡砂的情况,从而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尤其是对于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情况来说,这种设计是非常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内筒受到的来自液压的下推力比来自液压的上推力要小,以推动所述内筒向上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包括与所述外筒的内壁密封式接合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外筒的内壁密封式接合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凸出,使得所述内筒受到来自液压的下推力的作用面积比所述内筒受到来自液压的上推力的作用面积要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