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PF中助燃剂的低温燃烧机理的研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8244.7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焦鹏昊;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16C20/10 | 分类号: | G16C20/10;F01N3/02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君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9 | 代理人: | 张东浩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pf 助燃剂 低温 燃烧 机理 研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PF中助燃剂的低温燃烧机理的研究方法和装置,涉及的燃烧机理研究的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软件构建燃烧模型;利用燃烧模型,对Golovitchev机理进行简化,得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其中,助燃剂为柴油替代混合物,柴油替代混合物包括多种反应气体,多种反应气体包括:正庚烷,甲苯,氧气,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燃烧机理进行验证,确定出燃烧机理的可行性,解决了现有的Golovitchev机理准确,但是计算繁琐且过程冗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机理研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PF中助燃剂的低温燃烧机理的研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研究可知,发动机微粒捕集器DPF被动再生并不能高效的去除碳烟,仍需要对DPF进行主动再生,此时采用的方法是在DPF前端DOC内部喷射助燃剂。后喷助燃剂在DOC中的燃烧提高了DPF的入口温度,更有利于DPF捕集到的碳烟起燃并再生。同时,后喷助燃剂的燃烧相应调节了排气成分,对应的燃烧产物使得DPF入口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这对DPF内部碳烟与氮的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改变后喷助燃剂的种类以及内部成分配比,DPF内部反应过程以及反应速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另外,后喷助燃在DOC中的燃烧温度较低,需要其能够相应的实现较快速率的燃烧。而采用常规燃料作为后喷助燃剂,其完整低温燃烧机理复杂冗长,不便于整个DPF的模拟计算快速进行。
针对上述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PF中助燃剂的低温燃烧机理的研究方法和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Golovitchev机理准确,但是计算繁琐且过程冗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PF中助燃剂的低温燃烧机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软件构建燃烧模型;利用所述燃烧模型,对Golovitchev机理进行简化,得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其中,所述助燃剂为柴油替代混合物,所述柴油替代混合物包括多种反应气体,所述多种反应气体包括:正庚烷,甲苯,氧气,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所述燃烧机理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燃烧机理的可行性。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模型包括:完全搅拌反应器和一维层流预混火焰反映模块。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燃烧模型,对Golovitchev机理进行简化,得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包括:将所述多种反应气体匀速加入所述完全搅拌反应器,以使所述多种反应气体混合并反应,得到所述助燃剂;利用所述一维层流预混火焰反映模块和所述Golovitchev机理,对所述助燃剂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所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一维层流预混火焰反映模块和所述Golovitchev机理,对所述助燃剂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所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包括: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出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和所述甲苯的反应路径;基于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所述甲苯的反应路径和目标机理,得到所述助燃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包括:一氧化氮的生成和转化机理,二氧化氮的转化机理,以及一氧化二氮的生成和转化机理。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出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和所述甲苯的反应路径,包括: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出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出所述甲苯的反应路径。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出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包括:
基于所述Golovitchev机理,确定所述正庚烷在低温燃烧条件下的低温反应过程,并确定出中间产物,所述中间产物包括:乙烯和甲基;确定出所述中间产物在高温燃烧条件下的高温反应过程;基于所述低温反应过程,所述中间产物和所述高温反应过程,确定出所述正庚烷的反应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