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8893.7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吕灿杰;姚国友;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6 | 分类号: | C09K17/46;C04B41/61;C09K10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圆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7 | 代理人: | 郭珊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水性 渗透 型固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按重量份数包括硅酸钠溶液40‑50份、固化剂2‑5份、表面活性剂0.05‑0.25份、表面硬化剂0.8‑2份、去离子水40‑50份,本发明以硅酸钠作为主要成分,可利用自身的固化反应固结砂层,通过与固化剂的复配形成协同增效作用,生成稳定的硅胶,使硅酸钠在混凝土基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硅胶薄膜,以达到固砂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分散的作用,可有效阻碍硅酸钠胶体粒子的团聚,使得硅酸钠保持以纳米级的尺寸,有利于在混凝土中的渗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基面材料质量原因、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操作、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混凝土常常会出现起灰起砂的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后续施工进程。
国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人从事固砂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当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治理沙漠道路两旁的流沙,避免风暴的侵害。由于受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固砂剂不但品种单一,而且效果一般,保持时间较短,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固砂剂的研究重新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土壤沙化的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固砂剂研究的行列中。目前市场上的固砂剂主要分为有机和无机两个大类,其中有机类固砂剂主要以高分子类树脂为主,这类固砂剂通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粘性较大,可使混凝土基面上松散的灰、砂结成较大的稳定体;但高分子类固砂剂也具有耐热性差、易燃、不耐老化等缺陷,在热、氧、光的长期作用下,高分子发生降解,其理化性能、力学性能逐渐降低,直到完全失效,因此使用寿命较短。目前市场上的无机类固砂剂主要以硅酸盐类为主,这类固砂剂通常性质稳定,价格较低,无毒无害,使用寿命长,且不含可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对环境影响小;但因为其反应速度较快,渗透型较差,不能在混凝土基面充分完成固化反应,且固砂层强度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害。
因此,开发出一款强度较高的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材料,对于改善混凝土起灰起砂问题,提高混凝土基面耐磨度和硬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及其制备方法,以硅酸钠作为主要成分,可利用自身的固化反应固结砂层,同时通过与固化剂的复配形成协同增效作用,生成稳定的硅胶,使硅酸钠在混凝土基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硅胶薄膜,以达到固砂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硅酸钠溶液40-50份、固化剂2-5份、表面活性剂0.05-0.25份、表面硬化剂0.8-2份、去离子水40-50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无机水性渗透型固砂剂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硅酸钠溶液45-50份、固化剂3-5份、表面活性剂0.1-0.15份、表面硬化剂1-1.5份、去离子水40-50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硅酸钠溶液的模数大于等于3.0,其20℃时波美度为37-42,硅酸钠可利用自身的固化反应固结砂层,以达到固砂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固化剂为磷酸硅,其主要作用是和硅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硅胶SiO2,使硅酸钠在混凝土基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硅胶薄膜,以达到固砂的目的。它可以通过水解产生的H+与硅酸钠结合,替代硅酸钠中具有吸水性质的Na+,生成硅酸凝胶SiO2·nH2O,脱水后生成硅胶SiO2,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达到固砂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固化剂的细度为100-15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