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9263.1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6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李时云 |
地址: | 2553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值守 共享 图书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其结构包括:书架本体、图像采集单元、控制台、自动门、检测光幕,本发明基于图像智能识别方式配合检测光幕和光检模块,智能化的检测图书摆放不整齐和书籍乱架的问题,并能及时提醒用户处理,从流程上保证了无人值守书架的整齐美观和各分格书籍的位置正确,并能根据图像智能识别生成用户操作记录,简化了用户借书、还书的操作流程,保证了借阅信息的准确性,优化了管理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共享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产品模式百花齐放,共享图书馆也应运而生。出于运营成本考虑,此类图书馆多为无人值守,用户自借自还操作,但问题随之而来:
一、如何保证借阅记录的准确性,现有技术多为RFID电子标签扫描或二维码、条形码扫描自动记录的方式,考研用户的自觉性,无法防止恶意盗取或无意忘记等行为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和管理混乱。
二、如何保证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保持书架的整齐和书籍位置的准确,现有技术多为使用RFID电子标签扫描确认书籍位置或用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监控每本书的拿起放下,对书架改动大,书架上书籍更新操作繁琐,传感器过多也会提高故障率。
以上两个问题也是传统图书馆管理领域的难点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本发明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智能生成和校正用户操作记录,保证用户借阅信息的准确性,并能准确识别书籍摆放不规范和书籍位置乱架并及时提醒用户,保证书架内书籍整齐美观和书籍摆放位置正确。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书架本体1、图像采集单元、控制台、自动门、检测光幕;书架本体,所述书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分格,所述分格内设有光检模块和直立辅助装置,所述光检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分格内书籍是否被移动以及判断书籍摆放是否规范,所述直立辅助装置设置于所述分格顶部,用于夹紧书籍,使所述分格内书籍紧密竖直排列;所述光检模块设置于所述分格底部,为两条与所述分格边长相等并平行的光检条一和光检条二,所述光检长条一和光检长条二内部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若干个光敏元件且所述光敏元件在所述光检长条一和光检长条二内部分布位置相同;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驱动电缸和扫描装置,所述驱动电缸包括驱动电机、移动滑块和丝杠;所述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高分辨率扫描仪,所述高分辨率扫描仪扫描部的长度与所述分格的长度相同且数量与所述分格的列数相同,所述高分辨率扫描仪依次连接构成所述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缸的移动滑块上,用于采集所述分格图像以进行智能分析;自动门,所述自动门设置于所述书架本体前部,门体主体为透明材质;检测光幕,包括左侧光幕和右侧光幕,分别设置于所述书架本体两侧的内壁,用于检测书籍外凸和物品遗留;控制台,包括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存储模块、图像识别模块、触控屏、书籍扫描装置和用户识别模块、语音播放器;所述控制台和所述光检模块直立辅助装置、图像采集单元、检测光幕、自动门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书架本体上部配置有照明灯柜和监控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台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为虹膜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人脸识别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识别用户的方式为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控制台配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气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通过WIFI或蓝牙方式与用户移动终端进行通讯;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组,所述控制台通过4G通讯模组与云服务器通讯连接,用户移动终端通过连接云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台进行通讯,与所述WIFI或蓝牙方式互为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职业学院,未经淄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