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9301.3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8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骆昊;李文生;吕燚;叶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粤捷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3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联网 终端设备 通信 方法 系统 | ||
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云端子系统和物联网终端子系统;云端子系统设置在后台的控制室内;物联网终端子系统设置在物联网终端设备上;物联网终端设备设置多组,多组两者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由通信协议连接,同时与云端子系统通过无线信号一一连接。本发明中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系统通过云端子系统和物联网终端子系统连接,设置多个通信通道,配合安全监测模块和监控模块,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控制,实现通信对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设置的学习模块利于系统的自动完善,进一步增强其工作性能。本发明中的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通信的准确性更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各类终端设备总体上可以分为情景感知层、网络接入层、网络控制层以及应用/业务层。每一层都与网络侧的控制设备有着对应关系。物联网终端常常处于各种异构网络环境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终端应当具有感知场景变化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优化判决,为用户选择最佳的服务通道。目前我们身边物联网的终端设备种类多样,例如智能家居、智能门锁、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但是现有的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在通信传输时准确性不高,速度慢,耽误使用者的时间,同时安全性能不高,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降低了使用者对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使用热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系统,通过云端子系统和物联网终端子系统连接,设置多个通信通道,配合安全监测模块和监控模块,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控制,实现通信对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设置的学习模块利于系统的自动完善,进一步增强其工作性能。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通信的准确性更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系统,系统包括云端子系统和物联网终端子系统;云端子系统设置在后台的控制室内;物联网终端子系统设置在物联网终端设备上;物联网终端设备设置多组,多组两者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由通信协议连接,同时与云端子系统通过无线信号一一连接;云端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安全检测模块、监控模块、学习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安全检测模块、监控模块、学习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通讯连接;第一通信模块包括发送主通道单元、发送备用通道单元、发送通道配置设置单元、第一校正单元和加密单元;安全检测模块包括主通道检测单元和备用通道检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测试单元、学习单元和更新单元;物联网终端子系统包括联网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包括接收主通道单元、接收备用通道单元、接收通道配置设置单元、第二校正单元和解密单元。
优选的,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信号连接,并且解析接收到的云端子系统的指令,转化成电路板能够识别的二进制。
优选的,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信号连接,通过一些脉冲信号或者高频低频的电压来实现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值守共享图书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横向过水路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