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9308.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林金填;吴宇;田琪;黎学文;蔡济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C09K11/66;C09K11/8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曹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发光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荧光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发光装置。其中,近红外荧光粉的化学通式为A1‑yMgM10‑x‑zRxO17‑xNx:yEu2+,zCr3+;其中,A位包括Ca、Sr、Ba中的至少一种,M位包括Al、Ga、Sc中的至少一种,R位包括Si、Ge、Sn中的至少一种,0≤y≤0.05,0≤x≤3,0.01≤z≤0.1。本申请近红外荧光粉,受紫外激发效率高,发光稳定性好,量子效率高,寿命长,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荧光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安防监控、激光雷达、健康检测、3D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红外LED也因其具有指向性好、穿透深度大、干扰少、功耗低以及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国际研究焦点。
目前,实现LED近红外发射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红外芯片获得,但这种技术成本较高、技术不成熟,且发射波长半峰宽较窄,应用局限于对管发射、安防等领域。实现LED红外发射的另一技术是,采用蓝光芯片激发红外荧光粉,该实现红外发射技术具有成本较低、宽谱发射的优点,在植物照明、标准光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采用蓝光芯片激发的荧光粉在紫外激发时发射效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近红外荧光粉在某些紫外激发特殊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发光装置,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红外荧光粉受紫外激发效率低,限制其应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近红外荧光粉,所述近红外荧光粉的化学通式为A1-yMgM10-x-zRxO17-xNx:yEu2+,zCr3+;其中,A选自Ca、Sr、Ba中的至少一种,M选自Al、Ga、Sc中的至少一种,R选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种,0≤y≤0.05,0≤x≤3,0.01≤z≤0.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述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按所述近红外荧光粉中各元素比例,将A的前驱体、Mg的前驱体、M的前驱体和Eu的前驱体混合后,进行第一次烧结处理,得到中间体;
将所述中间体破碎后与R的前驱体和Cr的前驱体混合,进行第二次烧结处理,破碎得到近红外荧光粉。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近红外荧光粉,或者包含如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近红外荧光粉。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近红外荧光粉中,选自Ca、Sr、Ba中的至少一种的A和N元素可调节近红外荧光粉中Eu2+的特征发射波长,使Eu2+掺杂基质受紫外光激发产生波长为410nm~420nm的短波蓝光,该受激产生的短波蓝光可二次激发Cr3+掺杂基质,进一步提高荧光粉受紫外激发产生红外发射效率。其中,同时掺杂在荧光粉中的选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种的R和N元素,可起到电荷补偿作用,并且能够提升荧光粉热稳定性能。A1-yMgM10-x-zRxO17-x的结构与氧化铝结构类似,结构稳定,可有效提高本申请近红外荧光粉的稳定性和量子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