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9503.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7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彘;唐昶宇;潘显明;邵虹;陈勇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5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10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属于工业尾气除尘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活动阳极装置和阴极电极体;所述外壳内设有活动阳极装置和阴极电极体;所述活动阳极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阳极卷;所述阳极卷缠绕在从动轴上;所述阳极卷的活动端缠绕在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用于自转,使阳极卷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搭设活动的阳极板;所述阳极板的吸附面上正对有阴极电极体。本发明的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可以不断自动更新阳极板,避免高黏度颗粒物在阳极板表面沉积,持续保持高效吸附能力,通过毛细现象不断补充吸附液,提高对高黏度颗粒物的吸附去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尾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电除尘装置采用在除尘外壳里设置阴极线和阳极板,阳极板和阴极线之间施加高压电,形成强电场。随工艺气流进人电场,由于受到高压静电场库仑力的作用,髙黏附性颗粒物吸附在阳极板,达到工业尾气除尘净化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阳极板是固定不动的,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阳极板上吸附大量的黏性颗粒物,厚度不断积累,导致阳极板的吸附能力下降。而恢复阳极板的吸附能力的方式为人为更换阳极板,需要人为实时检查和更换,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拟解决现有静电除尘装置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阳极板上吸附大量的黏性颗粒物,厚度不断积累,导致阳极板的吸附能力下降以及无法实现阳极板自动更新吸附能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式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外壳1、活动阳极装置2和阴极电极体3;所述外壳1内设有活动阳极装置2和阴极电极体3;所述活动阳极装置2包括主动轴4、从动轴5和阳极卷6;所述阳极卷6缠绕在从动轴5上;所述阳极卷6的活动端缠绕在主动轴4上;所述主动轴4用于自转,使阳极卷6在主动轴4和从动轴5之间搭设活动的阳极板7;所述阳极板7的吸附面上正对有阴极电极体3。由上述结构可知,工业尾气进入到外壳1中,阳极板7和阴极电极体3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工业尾气中的黏性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吸附在阳极板7的吸附面上。阳极板上吸附大量的黏性颗粒物,厚度不断积累,导致阳极板的吸附能力开始下降,主动轴4开始自转,将吸附能力下降的阳极板7卷在主动轴4上,同时带动阳极卷6拉出新的阳极板,新的阳极板具有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大量的黏性颗粒物,使阳极板7不断保持较高的吸附能力,不需要人为去频繁更换阳极板7,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从动轴进液管8;所述从动轴5内设有毛细微孔;所述从动轴进液管8用于向毛细微孔输入吸附液;所述毛细微孔用于将吸附液输送至阳极卷6。由上述结构可知,从动轴5内设有毛细微孔,从动轴进液管8用于向毛细微孔输入吸附液,吸附液通过毛细微孔的毛细现象不断浸润阳极卷6,使阳极卷6时刻保持湿润,从而使拉出的阳极板7保持湿润,吸附液提高了阳极板7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动轴进液管9;所述主动轴4内设有毛细微孔;所述主动轴进液管9用于向毛细微孔输入吸附液;所述毛细微孔用于将吸附液输送至阳极卷6。由上述结构可知,主动轴4内设有毛细微孔,主动轴进液管9用于向毛细微孔输入吸附液,吸附液通过毛细微孔的毛细现象不断浸润阳极卷6的活动端,使拉出的阳极板7保持湿润,吸附液提高了阳极板7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5和主动轴4为疏松多孔海绵蜂窝状,形成毛细微孔管网。由上述结构可知,从动轴5和主动轴4为疏松多孔海绵蜂窝状,这样形成毛细微孔管网可以使吸附液大面积浸润阳极卷6。毛细微孔的孔径大小为50-100微米的,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不锈钢制或聚丙烯塑料微孔蜂窝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卷6为阳极纤维软纸。
进一步的,还包括供液管10和泵;所述供液管10连通从动轴进液管8和主动轴进液管9;所述供液管10上设有泵。由上述结构可知,泵开启后将吸附液吸入供液管10,然后吸附液通过供液管10提供给动轴进液管8和主动轴进液管9,使主动轴4和从动轴5的毛细微管里充满吸附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未经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
- 下一篇:危险物包装容器的处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