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0183.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春;李枝茂;董星;安超;畅贝哲;冯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20 | 分类号: | C08G63/20;C08G63/183;C08G63/78;C08G63/85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杨文艳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穿 pbset 生物 降解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降解材料,由以下摩尔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癸二酸1~9份,1,4‑丁二醇10份,对苯二甲酸1~9份,丙三醇大于0且小于3份,钛酸四丁酯大于0且小于0.6份;将摩尔份配比的癸二酸、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和丙三醇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熔融共混后升高温度并加入钛酸四丁酯酯化,当产生的水与理论上水的质量相当时开始缩聚,加入钛酸四丁酯且升温缩聚后,当发现设备上扭矩不发生变化时,缩聚完成得到可降解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将大大提高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的耐穿刺性能,具有较高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被誉为材料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员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而人工合成的主要包括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在2020年,我国颁布了新的限塑令,针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通过禁止限制、替代循环和规范治理来减少塑料污染的影响。这为降解塑料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降解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热降解,光降解,氧化,水解以及生物降解等。降解塑料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这几个阶段:淀粉等天然材料的利用,淀粉/聚合物共混体系--奔解型材料,光降解和热降解塑料,全生物分解高分子材料,通用型全生物分解塑料。在此,我们主要研究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
最为典型的PBT基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为聚(己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己二酸单体的引人使该共聚酯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能,PBAT成为最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材料之一。但是仍然存在着加工性、阻隔性较差和耐热性较差等缺陷,这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其中PBAT的原料绝大部分来源于化工,这也是当今材料以环境友好为主题最不愿看到的一点。而聚(癸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酯(PBSeT)是由单体癸二酸(SeA)、对苯二甲酸(TPA)和丁二醇(BDO)通过一步法合成。如今世界上生产的癸二酸是以天然的蓖麻油为原料,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这虽然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但是材料耐穿刺性差也阻碍了其的应用。
根据材料穿刺性的机理可知,想提高材料的耐穿刺性,可以通过共混耐穿刺性能好的的可相容材料提高,可以通过增加结晶度的方法提高,可以通过分子之间增加相互作用力提高,也可以通过让分子之间形成化学或者物理交联点等提高材料的耐穿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PBSeT材料抗穿刺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由以下摩尔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癸二酸1~9份,1,4-丁二醇10份,对苯二甲酸1~9份,丙三醇大于0且小于3份,钛酸四丁酯大于0且小于0.6份。
一种耐穿刺PBSeT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份配比的癸二酸、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和丙三醇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熔融共混1~2h后,升高温度并加入催化剂钛酸四丁酯酯化,当产生的水与理论上水的质量相当时开始缩聚,加入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且升温缩聚6~8h后,当发现设备上扭矩不发生变化时,缩聚完成。
通过上述合成步骤,通过第四种单体丙三醇的加入,让分子之间形成了化学和物理交联点,而且形成了分子之间的氢键。交联点和氢键的形成使得材料的耐穿刺性能得到了提升。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中,所述熔融共混的温度为120~170℃,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00~220℃,缩聚反应的温度为230~260℃。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中,所述的熔融共混的压强为0.1~0.12MPa、酯化反应的压强为0.1~0.12MPa,以及缩聚反应的压强为220~7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0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校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测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手持式砂样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