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3523.2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5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齐全;李元昊;秦昶顺;许博;李焕萍;殷结峰;吕晨峰;李帅英;黄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F25D29/00;F25D31/00;F28C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池 托盘 水冷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包括散热设备、通过连接风道、空水冷设备、水池、水泵、水塔及外部水源;散热设备的出口通过连接风道与空水冷设备的空气侧相连通,水池的出口经水泵与空水冷设备的水侧入口相连通,空水冷设备的水侧出口与水塔的入口相连通,水塔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孔板托盘,其中,水池位于孔板托盘的正下方,水塔的底部设置有冷却风扇,外部水源与水池相连通,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供回水温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冷却领域,涉及一种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厂,设备冷却采用闭式循环水作为固定水源,受水源温度影响,供回水温差小,往往造成空水冷设备及水泵等选型过大,不节能,同时导致对散热空气的冷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供回水温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包括散热设备、通过连接风道、空水冷设备、水池、水泵、水塔及外部水源;
散热设备的出口通过连接风道与空水冷设备的空气侧相连通,水池的出口经水泵与空水冷设备的水侧入口相连通,空水冷设备的水侧出口与水塔的入口相连通,水塔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孔板托盘,其中,水池位于孔板托盘的正下方,水塔的底部设置有冷却风扇,外部水源与水池相连通。
水池的出口处及水塔的入口处均设置有压力计及温度计。
空水冷设备的水侧入口及水侧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组。
外部水源的出口经连接管道与水池上的自动补水口及手动补水口相连通。
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其中,所述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导水槽相连通。
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口,其中,所述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导水槽相连通。
水池上设置有液位测量仪及温度测量仪。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在具体操作时,水池输出的水进入到空水冷设备中进行换热升温,再进入到水塔中,其中,水塔的顶部设置有冷却风扇,通过冷却风扇对水塔中的水进行冷却,同时水塔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孔板托盘,水塔中的水经孔板托盘自流进入到水池中,实现二次冷却,以提高空水冷设备水侧入口与出口处水温差,提高对散热空气的冷却能力,经试验,相比较采用闭式循环水作为水源的系统,换热前后水温温差为5℃,采用本发明后,部分地区冷却水换热前后水温温差可达到10℃甚至更高,同等散热量下,后者所需水量仅为前者的41.67%,节水量明显,相应水泵耗电约节省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水塔、2为水池、3为水泵、4为控制阀组、5为空水冷设备、6为连接风道、7为散热设备、8为压力计、9为外部水源、10为冷却风扇、11为手动补水口、12为自动补水口、13为溢流口、14为排污口、15为导水槽、16为连接管道、17为温度计、18为液位测量仪、19为温度测量仪、20为孔板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带水池及孔板托盘的空水冷循环系统包括散热设备7、通过连接风道6、空水冷设备5、水池2、水泵3、水塔1及外部水源9;散热设备7的出口通过连接风道6与空水冷设备5的空气侧相连通,水池2的出口经水泵3与空水冷设备5的水侧入口相连通,空水冷设备5的水侧出口与水塔1的入口相连通,水塔1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孔板托盘20,其中,水池2位于孔板托盘20的正下方,水塔1的底部设置有冷却风扇10,外部水源9与水池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