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传感装置、发光模块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3617.X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贞秀;林文翔;任永昌;黄仕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分类号: | A61B5/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项荣 |
地址: | 213123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装置 发光 模块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组件;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件;
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以及与所述第一透镜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透镜,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镜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并覆盖所述光源组件;以及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并围绕所述光源组件;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件投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且所述第一光束透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镜而形成近台形的第一光型;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件投射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且所述第二光束透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镜而形成中间呈凹陷状的第二光型;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小于所述第二波长,所述第一光型的第一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型的第二发光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件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件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镜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镜为多个,并且,每一个所述第一透镜覆盖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件,每一个所述第二透镜覆盖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光件;其中,任二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透镜部分交迭,任二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透镜彼此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介于0.9至1.4,所述第二透镜的曲率介于0.6至0.9,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角度大于80度,所述第一波长为500nm至550nm,所述第二发光角度小于60度,所述第二波长介于660nm至94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的透镜曲率介于0.1至2,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相连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并覆盖所述光源组件;其中,所述光源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发光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发光件投射出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三光束透过所述第三透镜而形成中间呈凹陷状的第三光型,所述第三波长大于所述第一波长,所述第三光型的第三发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发光件靠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三发光角度小于60度,所述第三波长为660nm至940nm,且所述第三波长与所述第二波长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的上表面区分为凸起区域以及围绕所述凸起区域的凹陷区域,所述凸起区域与所述基板组件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凹陷区域与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凸起区域,所述壳体组件位于所述凹陷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基板组件以及所述透镜组件之间具有粘接胶;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具有面对于所述凹陷区域的下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下表面的上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基板组件的另一面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具有二段阶梯结构,用以粘接所述基板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以及所述壳体组件。
11.一种光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以及多个侦测模块,多个所述侦测模块围绕所述发光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6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机架液体冷却系统
- 下一篇:车辆前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