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施工路障警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5379.6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1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思秀 |
主分类号: | E01F9/608 | 分类号: | E01F9/608;E01F9/615;E01F9/65;E01F9/688;E01F9/685;H02J7/35;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14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施工 路障 警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路障警示装置,包括警示板主体、支撑杆、角度调节组件、底座和连接组件,警示板主体的一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槽、滑槽、限位槽、第一电机、第一齿轮、齿条、滑块、连接板、转动耳块、调节板、光伏板、连接杆和限位球,支撑杆的顶端外部安装有光伏板;该发明采用了角度调节装置,使光伏板进行角度调节,然后使其正对光照角度,提高光能转换效率,可以在夜晚中能够保持长时间蓄电,供闪光灯进行使用,可以提高警示效果;还采用连接装置,可以使底座与地面进行连接固定,避免在大风天气被刮倒,这样会降低警示牌的警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障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施工路障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标志牌是用于道路施工现场、维修市政建设、建筑施工的外围防护提示,可随时放在需要的地方主导交通,以防止意外撞击事件发生,减少损失,为了美化市容市貌,提高交通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很多的公路需要施工,在公路施工期间为了安全着想,公路施工标志牌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但现有的公路施工标志牌大多数是一个简单的铝板或铝塑板,不仅警示效果差,特别是晚上不容易被行人注意到,而且公路施工标志牌容易被大风吹倒,安装固定效果差,同时现有的公路施工标志牌不能进行小角度的调节,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施工路障警示装置,利用光伏板自动充电,然后利用闪光灯进行警示路人,能够在夜晚中提高警示效果,并且提高警示牌的固定效果,避免在大风天气中被刮跑。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公路施工路障警示装置,包括警示板主体、支撑杆、角度调节组件、底座和连接组件,所述警示板主体的一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槽、滑槽、限位槽、第一电机、第一齿轮、齿条、滑块、连接板、转动耳块、调节板、光伏板、连接杆和限位球,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外部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底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限位球,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外壁上对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光伏板的一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转动耳块,所述转动耳块之间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滑块的另一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之间的外壁上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升降槽的一侧内壁上镶嵌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接于第一齿轮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内壁上固定有连接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槽、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螺杆,所述底座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内壁上镶嵌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第二齿轮,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接于第二齿轮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螺杆,且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示板主体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安装有闪光灯,且光伏板的电性输出端与闪光灯的电性输入端电性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为一种正反转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耳块与调节板的转动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齿轮与螺杆的个数为四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了角度调节装置,可以使光伏板进行角度调节,然后使其正对光照角度,提高光能转换效率,这样可以在夜晚中能够保持长时间蓄电,供闪光灯进行使用,可以提高警示效果;还采用了连接装置,可以使底座与地面进行连接固定,避免在大风天气被刮倒,这样会降低警示牌的警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思秀,未经杨思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5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