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氧化锆碳纤维带圆弧的保持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5928.X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厚;郭建成;张啸尘;李扬;孟维迎;王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3/44 | 分类号: | F16C33/44;F16C33/66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玉信 |
地址: | 110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陶瓷 轴承 氧化锆 碳纤维 圆弧 保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氧化锆碳纤维带圆弧的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所述保持架本体上设有多个圆孔,多个所述个圆孔上均设有滚珠,多个所述滚珠上设有组装部件,多个所述滚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回收槽和安装槽,所述滚珠和安装槽上设有同一个自动润滑机构。本发明通过自动润滑机构和回收机构的设置,通过热量的传递产生了驱动力可自动对滚珠进行注油润滑处理,而且利用热量的传递作为驱动源可再次自动对润滑后的滚珠进行注油处理,进而可循环往复的利用润滑油进行多次的润滑处理,配合上碳纤维材料和氧化锆复合材料的设置,延长了滚珠和保持架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了轴承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陶瓷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氧化锆碳纤维带圆弧的保持架。
背景技术
保持架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滚动轴承中起着等距离隔离滚动体并防止滚动体掉落,引导并带动滚动体转动的作用,轴承最先损坏的部件往往就是保持架,保持架可以说是轴承“肋骨”,均匀有序地分布好滚动体,使滚动体自由、均匀地游动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同时将载荷匀速作用在内圈、外圈各部位,轴承在工作时,由于滑动摩擦而造成轴承发热和磨损,特别在高温运转条件下,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加剧了摩擦、磨损与发热,严重时会造成保持架烧伤或断裂,致使轴承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要求保持架的材料除具有一定强度外,还必须导热性好、摩擦因数小、耐磨性好、冲击韧性强、密度较小且线胀系数与滚动体相接近,现有保持架的材质的类型有:低碳钢/不锈钢,胶木/塑料(尼龙),黄铜/青铜/铝合金等。
碳纤维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5%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耐高温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且模量高,密度低,是一种新型的增强纤维。且碳纤维比重小,不到钢的1/4,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在要求宽温域、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在强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轴承保持架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氧化锆纤维是一种多晶质耐火纤维材料。由于ZrO2物质本身具有的高熔点、不氧化等其他高温优良特性,使得ZrO2纤维具有比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硅酸铝纤维等其他耐火纤维品种更高的使用温度。氧化锆纤维能在1500 ℃以上超高温氧化气氛下长期使用,最高使用温度高达2200 ℃,甚至到2500 ℃仍可保持完整的纤维形状,并且高温化学性质稳定,还具有耐腐蚀、抗氧化、抗热震、不挥发、无污染等特点。
但是这些材料的使用温度、润滑条件、化学性能等因素限制了轴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转速,保持架受损致滚动体卡死或其表层被腐蚀使滚动体转动不灵,就容易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或噪音增大,甚至损坏,而许多损坏的轴承,散架的情况居多,因此在宽温域、高压等特殊的工作环境下,传统的轴承保持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型复合碳纤维氧化锆的材料来制作轴承保持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轴承保持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氧化锆碳纤维带圆弧的保持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氧化锆碳纤维带圆弧的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所述保持架本体上设有多个圆孔,多个所述个圆孔上均设有滚珠,多个所述滚珠上设有组装部件,多个所述滚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回收槽和安装槽,所述滚珠和安装槽上设有同一个自动润滑机构,所述滚珠和回收槽上设有同一个具有补油润滑的的回收机构。
优选地,所述组装部件包括设于保持架本体内的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的外侧壁与滚珠的表面相抵接触,所述保持架本体的外侧套设有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的内侧壁与滚珠的表面相抵接触。
优选地,多个所述圆孔的内侧壁处均镶嵌有对称设置的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5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