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除甲醛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6970.3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狴犴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9/08;C08L9/02;C08L81/04;C08L83/04;C08K13/04;C08K7/24;C08K5/098;C08K5/12;C08K5/18;C08K5/375;C08F110/06;C08F4/02;C08F4/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甲醛 聚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除甲醛聚丙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丙烯、聚乙二醇200、稳定剂、增塑剂、增韧剂和抗氧剂。本发明通过制备多孔二氧化钛中空球,并负载钯碳催化剂,进一步催化丙烯聚合,聚丙烯分子链通过中空球,更好的实现物理交联,从而有效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无需对聚丙烯链进行化学改性,避免副产物生成,同时,二氧化钛中空球能很好地降解甲醛,净化空气以及杀菌抑菌,工业化制备方法简单,适用面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除甲醛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上世纪60~80年代,聚丙烯膜作为电容器介质已被广泛应用。至上世纪末,聚丙烯膜的应用已经成为三大类薄膜电容器材料之一。其聚丙烯膜介质电容器广泛应用在电力电子设备中,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整机对聚丙烯膜电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要求在高温环境度下(100℃~105℃)聚丙烯膜电容器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难题。目前,国内外聚丙烯膜电容器的额定温度为70℃或85℃,使用工作温度范围为-55℃~+85℃,由此研究适合高温(额定温度为105℃,使用工作温度范围为-55℃~+125℃)的聚丙烯膜电容器,并结合聚丙烯膜的特点,不能满足国内外各个整机领域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和提高高温有机介质电容器的生产、研制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高温除甲醛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多孔二氧化钛中空球,并负载钯碳催化剂,进一步催化丙烯聚合,聚丙烯分子链通过中空球,更好的实现物理交联,从而有效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无需对聚丙烯链进行化学改性,避免副产物生成,同时,二氧化钛中空球能很好地降解甲醛,净化空气以及杀菌抑菌,工业化制备方法简单,适用面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除甲醛聚丙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丙烯、聚乙二醇200、稳定剂、增塑剂、增韧剂和抗氧剂;
所述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S1.将钛酸四丁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S2.将表面活性剂和致孔剂溶于水中,得水相;
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得到乳液,反应1-3h,得到多孔二氧化钛中空球乳液,抽滤、干燥得到多孔二氧化钛中空球的干粉;
S4.将钯碳催化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多孔二氧化钛中空球的干粉,浸泡3-5h,抽滤,干燥,得到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10-20份、丙烯150-250份、聚乙二醇200200-400份、稳定剂1-2份、增塑剂1-3份、增韧剂0.5-1.5份和抗氧剂0.1-0.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12-18份、丙烯170-220份、聚乙二醇200250-350份、稳定剂1.2-1.8份、增塑剂1.5-2.5份、增韧剂0.7-1.2份和抗氧剂0.2-0.4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负载催化剂的二氧化钛中空球15份、丙烯200份、聚乙二醇200300份、稳定剂1.5份、增塑剂2份、增韧剂1份和抗氧剂0.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狴犴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狴犴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6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