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7005.8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0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崔高鹏;黄凌志;刘征;黄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科北方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9/52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邓勇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断路器 | ||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主体,小型断路器主体的外侧罩设有壳体,壳体的一端具有插入口。壳体内远离插入口的一端设置有箱体,箱体内收容有冷却液。箱体面向插入口的一侧设置导热组件。壳体上设置有壳盖。壳盖靠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衔接块,壳体上开设有衔接槽,衔接槽与衔接块之间通过一锁紧机构锁紧固定。通过将小型断路器收容在壳体与壳盖组成的空间内,为小型断路器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环境,且壳体与壳盖之间通过衔接槽、衔接块进行衔接固定,并在此基础上增设锁紧机构,实现壳体与壳盖之间的快速拆装,且通过在壳体内增设导热组件和箱体,提高散热效果,为其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又称微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30/400V,额定电流至63A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小型断路器主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
现有的小型断路器在长期使用的时候,其内部的零件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损坏,使用寿命低。而目前现有的具有防护外壳的小型断路器,由于其外壳采用大量的螺丝钉进行固定,从而在进行拆卸的时候,会极大的增加工作者的工作量,十分不方便,同时防护外壳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为小型断路器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断路器外壳拆装不便、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主体,所述小型断路器主体的外侧罩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供所述小型断路器主体插入的插入口;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插入口的一端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内收容有冷却液;所述箱体面向所述插入口的一侧设置与所述小型断路器主体相接触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小型断路器主体产生的热量导热至所述冷却液;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插入口的壳盖;所述壳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内部中空的衔接块,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衔接块相配合的衔接槽,所述衔接槽与所述衔接块之间通过一锁紧机构锁紧固定;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竖立设置在所述衔接块内的塞槽一,所述塞槽一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活塞一,所述活塞一的底部与所述塞槽一的槽壁底部之间收容有一具有一定体积的流体;所述塞槽一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其垂直连通的塞槽二,两个所述塞槽二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活塞二,两个所述活塞二远离所述活塞一的一侧均固定有与所述活塞一相垂直的顶杆;两个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衔接块的相应侧壁后、并固定有与所述塞槽一相平行的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相背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塞槽一相垂直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相应所述移动板的一端穿出所述衔接块后连接有一顶珠一,所述衔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顶珠一相配合的顶槽一;位于每个所述移动板与与其相邻的所述衔接块内壁之间的所述连杆上套接有弹簧一;
其中,通过调整所述活塞一在所述塞槽一内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塞槽一内的流体压入所述塞槽二内,迫使两个所述活塞二在相应的所述塞槽二内作相离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固定块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穿插在所述壳盖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穿入相应所述衔接块的内部、并插接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固定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并固定有带轮一;所述壳盖的中部转动设置有带轮二,所述带轮一与所述带轮二之间通过皮带传动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带轮二上穿插有锁紧杆,所述壳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锁紧杆相配合的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科北方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电科北方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7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